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网上网下都不能给浪费开口子

2021-11-03 11:26:21    北京日报

《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近日印发,以多项针对性举措为实现节粮减损指明了路径。其中,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把节粮要求融入市民公约、倡导文明节俭办婚丧等内容更是切中社会关切。

“俭约,所以彰其美也。”于个人而言,有所节制、勤俭惜福,是素养品性的体现,简约适度、物尽其用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以更大视野来看,勤俭节约与社会公德紧密相连,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光盘行动蔚然成风,科学膳食颇受推崇,“小份菜”“半份菜”成为餐饮流行……种种新风不仅实打实省下了粮食,更不断重塑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但也要看到,生活好了,日子美了,浪费的表现也在超越餐桌,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有的是不经意而为之,有的则是在极尽乖张、挑战公德。比如,在直播间胡吃海塞,却在镜头外拼命催吐;为一顿下午茶豪掷千金,却一口不吃只为打卡晒图;去“大牌”市场拗造型摆拍,转头就把刚买的菜丢进垃圾桶……在这些人眼中,吃穿用度不再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某种程度上成了炫富作秀的工具。更令人恼火的是,他们往往打着精致生活、高端消费的旗号,动辄收揽千万量级的粉丝。一边恬不知耻地糟蹋物资,一边引流赚得盆满钵满,不断传递出骄奢浪费的错误观念,由此形成某种恶性循环。

线下也好,网上也罢,都不能给浪费开口子。一段时间来,《反食品浪费法》《宴席节约服务规范》等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持续落地,有效遏制了面子消费、攀比心态。此前,各平台对“大胃王”“炫富咖”也采取了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厉行节约道阻且长,各方仍要再进一步,真正将德法共治落在实处。特别是各类信息传播平台,要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有关铺张浪费的内容继续清理,对那些暗戳戳渲染透支消费、奢靡风气的行为也得有所“限流”。对每个人来说,更要意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永远都不过时,看清消费主义陷阱,摆脱攀比盲从的裹挟,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更有品质。

简约生活是传承美德,也是一种新时尚。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将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崇俭抑奢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文明追求。(郑宇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筑牢生态保护司法底线
下一篇:APP过剩是懒惰更是浪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