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有条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12-03 10:32:36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大大促进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严重威胁整个地球的生物安全和生态平衡,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人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过去200多年发展中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所造成的生态和气候难题,给自己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减负降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是我国为应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引发的气候变化威胁、促进人类走上新的文明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和努力,必将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仍在增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辩证地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结构发生根本性优化变革,有利于我们加快建立现代化能源体系、产业体系,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利于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并建立相应产业体系和高质量人才队伍,占据全球科技、产业和人才竞争制高点。再次,中华文明历来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相契合,既有利于推动我们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又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条件不断成熟。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就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一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重点行业能效提升等有力举措,推动碳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单位GDP能耗明显降低,碳排放总量增速变缓,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二是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及相应产业链。目前,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一些核心技术。同时,我国拥有强大装备制造能力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相关产业的产业链优势将不断巩固和提升。三是开展多样化的节能环保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价值观念,在全社会积极促进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向转变。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气候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越来越深厚的社会基础。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正在不断夯实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兴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要杜绝带货变"带祸"
下一篇: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