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90后”麦客:持北斗导航麦田“淘金”

2021-06-28 15:14:40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高晗

28岁的阿地力·沙拉木是一名职业麦客,在他看来“麦客”是一份很酷的工作。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天山山脉以南的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的麦田里,阿地力·沙拉木正在操作手机般大小的北斗导航控制器,设置好联合收割机作业路径后,他只需站在一旁观察机械收割情况。

记者在麦田边的树荫下见到了阿地力·沙拉木。听说记者来了,他和正在闲聊的麦农们便围拢过来。“麦收季也是农闲节”,农民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丝毫感受不到麦收的忙碌。

在阿地力·沙拉木的记忆里,小时候收麦一定是全家齐上阵,每天只能收割1亩地,麦收季更是长达1个多月。

以前,每到麦收季节,沿着夏粮从南到北的丰收线,麦客随处可见,他们追逐小麦成熟的轨迹,一路向北,如候鸟一般。

“我小时候用镰刀割麦子的时候就想,如果以后能像神话故事里不用人工收麦就好了。”阿地力·沙拉木说,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拿镰刀的麦客,整个夏天他几乎见不到父亲的身影。

如今,麦收变得简单,传统麦客成为历史,与此同时,一批掌握高科技的新麦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并没有从巴扎(维吾尔意为“集市”)上买一把曾经赖以生存的镰刀,而是在麦田间玩起了“手机”。他说:“通过北斗导航,就能精确收割路径,省时省力。”

记者在麦田边看到,配备北斗导航的联合收割机在一块块麦田里来回穿梭,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完成了一亩小麦收割、分滤麦粒、粉碎秸秆等一系列工序。

阿地力·沙拉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赚60元的收割费 ,每天收入2000多元,一年收入7万多元,这抵得上半台联合收割机的价钱,“麦客这个职业赚钱得很呢”。

眼下的新疆,北斗导航系统已在小麦收割、灭茬、深松耕地、无人机植保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使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去年,新疆麦收机械化率达到97.48%。

随着机械收割速度的加快,跨区域作业的阿地力·沙拉木的足迹早已超过了父亲当年的收麦半径。明年,阿地力·沙拉木计划着更远的收割半径——翻过天山,奔赴更大的麦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辆公交车上“跑出”5名全国劳模
下一篇:牛律师使出“牛劲”为困难群众维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