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聆听鲜活“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

林晞楠 潘霖 余少炜    2021-06-29 13:58:3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记载着独特优势和宝贵经验,是9100多万党员最生动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上面记录着每一位老党员奋斗过的足迹,他们是党的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实践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党史中鲜活的注脚,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活党史”。如何学好用好这本“活党史”?通过聆听一位89岁老党员追忆峥嵘岁月,重温奋斗历史,相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党史学习的意义、凝练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黄以孟,1932年3月生,19岁入党,至今已有70年的党龄,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和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总务处长,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福州市第五届公共文明建设系列十佳社区文明宣讲员”、“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坚定红色信仰:“信念是最闪耀的勋章。”

1950年福州城刚解放没多久,年仅18岁的黄以孟毅然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携笔从戎,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又北上奔赴抗美援朝。“当时在朝鲜,战争环境恶劣、物资极度匮乏,吃不饱、穿不暖,在极寒的气候下,冻得连枪杆子都拉不开,唯一的食物就是土豆和马铃薯,也冻得和石头一样硬,身上还要扛着几十公斤的装备赶路,四个手榴弹、两杆枪、铁锅、炸药……”黄老回忆起当时血火烽烟的战争岁月,一幕幕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当时对着敌人的阵地炮轰,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打到弹尽粮绝,有同志就捆着炸药包,冲向敌人同归于尽……无数次炮弹就落在我身边,我是幸存者,不知有多少的战友就此长眠异国他乡。”

在龙浦战役中,部队准备强渡照阳江的前夕,连队指导员找到黄以孟:“小黄,你不怕苦,不怕累,出色地完成了连队的任务,经支部研究决定,同意吸纳你入党!”就这样,指导员在一张撕下来的宽6厘米,长不足10厘米的“大生产”香烟盒纸上,写下了十二个字——“黄以孟同志为中共候补党员”。正是这份比生命还重要的“烟壳子”,这个“中共候补党员”的身份,让他在战火硝烟中经受住了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对敌军密集的炮火和冰冷刺骨的江水,毫无惧色、勇往直前。这张纸一直伴随在黄以孟身边56天,直到抵达后方,支部正式为他办理入党手续,黄以孟的心才安定下来。

“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战士,更是一名党员,保家卫国,我更应该冲锋在前!在朝鲜作战,虽然很苦很累,但是一想到我们打了胜仗,乡亲父老们就能睡安稳觉,心里就很甜,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这样的理想信念,激励着我们坚守奋斗在战争前线。”黄以孟如是说。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从风雨兼程中走来,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至今,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党,饱经沧桑、铸就辉煌,信仰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位党员接续奋斗。在当下,我们要赓续红色信仰,党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必须学会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斗争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让鲜活的党史成为滋养共产党员精神的“加油站”。

站稳人民立场:“共产党员是天然的志愿者。”

“我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奉献不止。”黄以孟铿锵有力的声音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申请入党的那一天起,黄以孟便秉持着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战争年代到和平环境,从抗美援朝到教书育人,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学校、是下农村还是进工厂,黄以孟都坚持紧密联系群众、积极传播党的声音。

“共产党员,没有退休的一天。”当年19岁的战地宣传兵,如今已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但89岁的他仍坚持发挥余热,活跃在志愿工作一线:从2007年5月开始,黄以孟在社区里自费创办《党员宣传栏》黑板报,孜孜不倦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读时政热点、分享科学知识,褒善扬荣、贬恶抑耻,推动干群携手共建文明新风;捐献各类奖金、接济孤苦无依的战友遗孀,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关心下一代青年人成长,开设讲习班教育大学生积极作为……

截止2021年5月,已经有3094期板报出刊,规模从最开始的两张黑板报,如今已增加到二十几张黑板报、辐射至五个小区之中,也引导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从撰写、审核到排版、设计,黄以孟一样都不落下,十几年来风雨无阻,坚持两天一期从未停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先锋本色。

勇于担当作为:“青年是时代的奋斗者。”

“我的青春是在战场上度过的。”黄以孟说道:“虽然是一名老同志,但我经常从年轻人身上学到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

自退休后,黄以孟便担任中共福建师范大学离休干部阳光第一党支部书记。他通过支部平台、街道社区的帮助,经常组织青年干群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带领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同青年干部举行座谈会,交流调研学习经验、传授工作心得体会。

“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要做的便是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引导青年人更好地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黄以孟老先生不忘再三叮嘱:“你们青年人一定要学好学问,融入人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实现了‘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奋斗目标,第二个一百年还需要你们去接续奋斗!”

新时代激荡着青春梦想,呼唤着昂扬奋斗。受黄老先生的鼓舞,在场青年选调生们纷纷表示,作为当代青年,大家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用实际行动做好新时代的奋楫者与接班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抽丝剥茧,她让五花八门毒品的“开口说话”
下一篇:王保库:6位失独老人的“警察儿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