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老环保工作者退休5年练成绝活 让易拉罐“变废为宝”

2021-07-27 15:53:36    中工网

走进夏德初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大小小的各类易拉罐工艺画。高大威武的关公,惟妙惟肖的小动物、花苗鱼虫无所不有,一幅幅作品线条细致、栩栩如生,若不是早有了解的人,恐怕很难想到,这些银光闪闪的作品都是用废弃易拉罐制作的。这位把易拉罐玩出众多“花样”的老先生是普陀区长征镇梅四小区的居民。退休前,他对易拉罐画只是一种兴趣,退休后,他靠自学摸索出全套工艺。用了5年时间,夏德初从一位退休的环保工作者变成了身怀绝技的“易拉罐达人”。

 

极简工具

废弃易拉罐和圆珠笔

在夏德初家中的一小间工作室里,他向记者展示了易拉罐工艺画的技艺。拿出一个拆好的易拉罐,经过描、剪、立体成形等一系列制作流程后,短短十几分钟,原本平平无奇的废弃易拉罐完成了华丽变身,一只完成上色、神气活现的卡通版孙悟空呈现在记者面前。

几个易拉罐、一支圆珠笔、一把剪刀,一幅幅精美的易拉罐工艺画作品就在这方小小的工作台上诞生。当然,卡通版孙悟空只能算是最简单的作品,仅用了一个易拉罐。夏德初告诉记者,在众多题材中人物是最难的,复杂作品需要三到五天,“先设计好想要的效果,然后根据作品的大小,把整体的设计拆解为若干小部分逐个制作,最后用海绵双面胶拼接。”

“其实制作过程并不难,关键在于题材的选择和如何让一个易拉罐物尽其用。”夏德初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所用的工具——一根没有墨水的圆珠笔。这也是夏德初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的想法是,尽量多地去用废弃物、用最简单的工具,让这些本将被丢弃的东西发挥价值。”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得不说和夏德初从事的职业有关。退休前,他在普陀区环保局工作了37年,是一位真正的环保“老兵”。

 

变废为宝

作品近千幅全靠自学

说起如何和易拉罐工艺画结缘,夏德初将记忆拉回从前。“上世纪80年代,可乐进入了中国市场,那时候物资还相对比较匮乏,就有人把空易拉罐做成烟灰缸、花篮,也有做成小摆件的。”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夏德初就对易拉罐工艺画产生了兴趣并尝试制作。

“年轻时就很喜欢工艺美术,当时试着做了一些小东西,但数量不多,毕竟没有想过把它作为自己的主业。”直至2016年,在环保事业上奋斗了37年的夏德初光荣退休了,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重拾对工艺美术爱好的同时,他也决定将自己的兴趣和环保工作结合起来,在“变废为宝”上做文章——以空易拉罐等废弃材料作为原材料,将它们加工成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幅幅精美的易拉罐画背后,其制作工艺全部是夏德初在退休后自学的。比如开罐就有讲究,易拉罐不同于传统的作画材料,开罐用力过猛罐皮上会留下印子,需要不断摸索才能掌握合适的力道。也比如设计和描刻,没有美术功底的他不仅为此自学了绘画,还反复推敲研究出了一套“双描法”。长期潜心钻研下,一套自创的易拉罐画工艺渐渐成熟。5年来,夏德初制作了近千幅易拉罐工艺画作品,并在市区各类比赛活动中频频获奖。

 

职业情怀

环保事业重在全民参与

沉浸于艺术世界的同时,夏德初从未忘记自己深耕一辈子的环保事业,他也将自己的这份匠心爱好发挥在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中。

2017年,夏德初参与了万里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创新屋创建“普陀区环保绿色基地”,并在基地开设易拉罐画制作环保课堂。夏德初家所在的梅四小区被列为普陀区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他主动联系社区居委,担任志愿者,并牵头创建“绿色小屋”,专门作为社区环保宣传和废旧物改造工艺展示和体验基地。在近期生态环境部开展的2021年度“‘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夏德初入选2021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

虽然已退休5年,夏德初仍活跃在环保宣传的第一线。在他的家中,有一块“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勋章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是他最珍视的荣誉和骄傲。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常常说的那句话,“环保人是我永远的头衔和引以为傲的勋章”。(据《劳动报》报道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摄影 贡俊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孙才志:在长江上架起世界最大跨径飞燕拱桥
下一篇:全国劳模张继东:30多年修炼成专家级农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