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竺士杰:匠心创造“中国速度”

2021-12-15 14:55:16    工人日报

1998年,18岁的竺士杰从宁波港技工学校毕业,怀揣着梦想,进入宁波港北仑国际集装箱公司。23年来,竺士杰在狭窄的驾驶室里练就了一手绝活,发明了“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见证了宁波舟山港这片深水良港的发展,港口吞吐量从2000年的50万箱到2020年突破2800万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随着港口发展,港口工人作业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前港口工人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儿,作业靠肩拉背扛,现在我们依靠巨型吊机设备,一分钟就能吊起两个60吨重的集装箱,能抵得上百年前港口工人一年的作业量。”担任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的竺士杰说。

刚进入宁波港工作,竺士杰被分配到龙门吊班,成为一名龙门吊司机。

“当时,我一门心思就是要练好技能,成为最优秀的操作司机。”竺士杰说。苦练了3个月,竺士杰就能够自如地操控机器,时间比一般人快了一倍。

两年后,他改行桥吊操作。桥吊操作比龙门吊复杂得多,竺士杰从零开始,潜心学习,每天第一个上机,最后一个下机。有时为练好一个动作,在离地40多米的桥吊司机室一待就是大半天。经过不懈努力,他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传统的操作法练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提高效率了。“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操作方法呢?”竺士杰有了新疑问。这一次,问师傅,没有经验可循;跑书店,找不到答案。经过半年的苦练,竺士杰自创的操作法诞生了:一小时能装卸50多个箱子,而且“更稳、更准”。

2006年,世界上最大集装箱轮“中远宁波”首航,竺士杰带领队友们仅用1小时40分钟,完成了1031个集装箱的装船作业,装卸效率达到387.43自然箱/小时,创造了新纪录。

他独创的桥吊操作法,被命名为“竺士杰桥吊操作法”。为了让更多的司机更快地得到培训,竺士杰有了“著书立作”的想法。

经过3个月的废寝忘食,竺士杰愣是靠着手写,完成了“著作”,并被公司作为桥吊司机的培训教材。据测算,运用该操作法后,因缩短船舶在港时间就可为船公司和码头创造4.145万元/艘次的经济效益。

2013年,“竺士杰桥吊操作法2.0版”出炉,将原版8000余字的操作法“扩容”到2万多字。

2020年,以竺士杰名字命名的书籍《竺士杰工作法》出版,并拍成视频教学版,向全国推广,得到了全国港口同行的高度评价。

如今最让竺士杰感到欣慰的是,带着团队一起成长。“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来”,在这个理念的号召下,2011年“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在竺士杰的带领下,来自生产、技术等各条“战线”的40多名优秀人才聚集到一起,踏上了“团队创新”的新征程。

工作室团队有许多年轻人,这些80后90后经过磨练迅速成长,有两名全国技术能手,6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现在,竺士杰正和团队尝试利用大数据统计监测每个司机的真实操作效率,并将该软件推广应用到其他司机岗位。“我们码头正在大量引进智能化装备,把最好的操作经验应用到智能装备标准化运行中,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竺士杰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用匠心再创‘中国速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学生姐弟回江心洲种菜7年,“这道选择题做对了”
下一篇:刘维:白衣战士再出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