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贫困户“逆袭”当选村支书 带领村民同致富

2021-03-24 15:18:49   

阳春三月,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棕树村,天空湛蓝如洗,田野充满希望。

3月23日,吃过早饭,72岁的何艳珍老人扛着锄头,径直走进村上的蔬菜大棚基地。大棚内,辣椒苗长势喜人。

“这要感谢陈书记,让我这样70多岁的老年人,还可以不出村就能挣到钱!”何艳珍感慨地说道。

何艳珍老人口中的“陈书记”是村支部书记陈建,她工作的蔬菜大棚基地就是陈建成立的棕陈家庭农场。目前,全村有30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其中困难户25名,促进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然而,村民口中称赞的“陈书记”,还有一段不平凡的创业经历:陈建曾经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带动下,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不仅成功脱贫,成为村民致富学习的好榜样,还成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同致富。

 

创业失败成“贫困户

1998年,16岁的陈建外出学厨,成为一名厨师。在外打工十多年,后来因为父母年迈多病,孩子需要照顾,2013年底,陈建辞掉外地厨师长的工作,带着多年打工积蓄和创业梦想回到了家乡。

“种地能赚啥子钱?当个厨师旱涝保收有啥不好?”陈建放弃高工资做回农民,这让不少村民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陈建早有自己的盘算,虽然当厨师收入比较稳定,但离家远,回乡创业虽然前途未知,但能照顾家庭。

2014年,陈建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在村里流转了20亩土地种植西瓜。“由于没有经验,缺少技术,人手也不够,西瓜苗种下去,不是冻死就是热死,20亩西瓜基本全部亏损。”回想起多年前的创业经历,陈建仍记忆犹新。

当初修建基础设施投入不少,结果西瓜卖出去的不多,再加上父母亲的长期治疗,短短几年间就花了10多万元,不仅用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2014年,陈建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靠勤劳成致富“带头人”

年纪轻轻的,还要吃着国家的“救济粮”,这让陈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我有手有脚,一定要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

2015年,因看好西瓜销售前景,陈建劝说自己的弟弟回老家和他一起干,并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将西瓜的种植规模扩展到80亩,夏种西瓜,冬种蔬菜。不仅如此,镇政府还跟着帮忙跑销路,请农技员到田间一对一指导种植技术。

“有了技术指导,我不仅学会了科学施肥,还在大棚安装了电子灭虫灯,瓜果种植用上了‘科技+’,当年瓜蔬产量就翻了一番,获得了大丰收。”陈建终于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虽然还债后所剩不多,但陈建的心情格外轻松,“靠种植能够持续增收,我终于不用当贫困户了。”同年,他申请了脱贫。

有了经验和技术,陈建的干劲更足了。2017年,他又流转扩展了80亩土地,种植丑柑、鹅柑等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24.6亩。

 

竞选村干部成群众致富“领头羊”

做起来就停不下来的陈建,逐渐用实干赢得了全村群众对他的信任。2017年,陈建高票当选村主任,成为棕树村的村干部,也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他

是我们的榜样,不等不靠发奋图强。”村民们对陈建赞不绝口。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上任后,陈建积极带领村民告别传统的种养模式,组织贫困户到他的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同时,为帮助年老体弱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加收入,陈建主动提出整合全村20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20万元入股农场基地,贫困户每户按照1万元每月6%的比列分红。目前该模式已推行3年,贫困户分红共计43200元。

棕树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居民615户14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303人。如何让全村加快脱贫?在陈建的引领下,棕树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先后引进万顺种植合作社和川宏种植合作社。

如今,村里共有3家农业企业,共流转土地870亩,流转率达73.1%,带动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2019年,按照贫困村脱贫“一低五有”标准、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要求,棕树村顺利通过市、区脱贫验收,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

今年初,陈建同时担任了村里的村支部书记和主任。“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我们计划在全村最偏远的社试点由村集体统一拓荒、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分成,让村民越过越好。”陈建带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越来越足。(王卫东 李凤 李爱诗 欧欢 陈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青砖黛瓦藏古韵 绿水青山好风光
下一篇:四川天全:巩固脱贫成果 拓展振兴大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