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浙江杭州市推进“一亩山万元钱”计划——

林下复合经营 农民“立体”赚钱

2021-11-17 16:36:51    农民日报

看着收下来的满地香榧果,廖龙建的脸上藏不住喜悦。匡算了下,今年产量足足比前两年高出20倍,简直难以想象。之前,由于没有掌握授粉的方法和时机,挂果很少。这回,经过前期专家们手把手地指点,授粉一次成功,加上管理得当,终于迎来大丰收。

廖龙建是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凤凰庙村的村民,2014年开始种香榧,采取原生态栽培,照看可谓是万般细心,用的还是有机肥。可自从挂果后,产量一直上不去。得知这一情况后,杭州市林科院很快下派专家上门问诊,一通“把脉”后,药到病除,让廖龙建感激万分。

不仅产量高了,而且产值也跟着涨。原来,在专家们的建议下,廖龙建引入复合经营模式:香榧林下种植三叶青、多花黄精等道地药材,一块山多种收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如此一来,还真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的目标,比不少大田作物挣得还多。

现在村里,廖龙建既是大户,又是带头人,不光自个儿富,还带着村民一起富。山上的香榧林已有800多亩,很多老百姓也因此鼓起了腰包。廖龙建还专门注册了个商标,准备今后统一生产和销售,信心满怀。

杭州虽为省会城市,但东部是平原,西部是山区,差异十分显著。怎么来振兴西部?产业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杭州把“一亩山万元钱”作为重要战略举措,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休憩等模式。

这并非突发奇想。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就开始探索雷竹覆盖技术,之后又大力推广香榧种植,“亩产论英雄”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山区本就地少,更不可能毁林造田,只能向空间要效益。对此,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杭州梳理出11种模式,向全市铺开“一亩山万元钱”计划。

很快,西部几个县(市、区)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出政策,对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示范村镇,予以资金补助。像淳安县,最高补助标准可达到2000元/亩;富阳对创新模式的扶持,更是可按总投资额的七成进行奖补。廖龙建就是在这股东风的吹拂下,开始投身创业。

光有政策配套还不够,科技服务得跟上,让项目如虎添翼。依托竹类、山核桃、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杭州建立了几张产业科技服务网,联村、联户、联地块,并将科研院所引到基层,建基地、搞示范,成功一个,就推广一批。比如临安横畈竹笋专业合作社,经过8年时间,带动的标准化生产就有1200多亩。

种得好有品质,关键更得卖得出,富得了民。杭州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围绕林下产品的产品认证和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以淳安为例,县里就推出“淳六味”区域公用品牌,还建了个中药材交易市场,解决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为闯市场保驾护航。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杭州市已累计推进“一亩山万元钱”57万余亩,产值超过57亿元。这一计划名副其实地成为新时代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亮丽新景。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灾后补种蔬菜迎丰收
下一篇:云南:全力冲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