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小心网络诈骗圈套:网络投资、冒充客服与网络交易为高发诈骗类型

叶 子 马欣欣    2021-01-20 10:00:45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刷单兼职可以“足不出户、日进斗金”?刚认识的网友叫你一起投资、挣钱买房?随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信息化、大数据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所觊觎。如今,网络诈骗呈现出团伙化、跨境化、精准化、多样化等特征,新型诈骗方式花样百出。那么,网络诈骗有哪些常见的套路?怎么分辨和避免?

 

莫陷“杀猪盘”骗局

“投了50多万元后,我就再也联系不上他了。”看着长长的转账流水单,刘女士幡然醒悟,自己无疑是陷入了“杀猪盘”圈套。

数月前,30岁的刘女士在一个婚恋网站上认识了“高富帅”陈某,二人迅速确立恋爱关系。交往一个月后,陈某以一起赚钱买房为由,要求刘女士向某投资平台汇款。刘女士表示,一开始她只是投了几千块钱“试试水”,获得收益并提现后,自己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刘女士的情况并不鲜见。杀猪盘,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据调查,“杀猪盘”类交友诈骗是近年来高发的网络诈骗。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专家表示,“杀猪盘”诈骗中,受害者受损金额最大,且女性为主要受害群体。

据了解,“杀猪盘”诈骗流程一般是这样:诈骗团伙在“找猪”过程中,确定合适的目标画像和平台,通过“养猪”培养感情,最后,在设套骗财、诱导删除证据、拉黑删除、换账号等步骤后完成“杀猪”。

“从法律角度看,在‘找猪-养猪-杀猪’三部曲中,行为人都可能构成违法犯罪。”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研究员郭旨龙建议,要加强防范意识,谨慎交友,对涉及投资理财等行为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未经核实身份支付钱款,受骗后应及时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进行维权。

 

擦亮双眼,识别“套路”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低作案成本、远程非接触性特点决定的超强隐蔽性,配合诈骗手段的更新迭代,让网络诈骗花样百出。

据调查,2020年12月三大网络高发诈骗类型分别为网络投资、冒充客服与网络交易。不法分子冒充“老熟人”、上级领导、客服人员等骗取信任并最后实施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专家表示,由于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增加了网络购物用户基数,交易诈骗的举报量级居于首位,相关的购物返利、兼职类诈骗有小幅增长。

受疫情影响,有些人产生赚外快的需求,网络上出现许多“足不出户、日入斗金”的“刷单兼职”招聘。往往受害者垫付刷单资金后,却迟迟等不来返回的钱款。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大学生、“宝妈”、待业者是兼职诈骗的主要对象。

此外,随着各种短视频APP兴起,平台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娱乐的同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充斥其间。发生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高发案件类型主要有刷单类诈骗、贷款类诈骗、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中奖类诈骗等。

202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

专家提醒,无论男女,不分年龄,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网络诈骗方式如同“病毒”进化一般蔓延、更新、扩散,信息化时代下,更需要我们擦亮双眼,识别“套路”,进一步加强防范意识与分辨能力。

 

学会防范,避免上当

网络诈骗屡屡得逞,网民深受其害。有机构总结出“五要五不”防范口诀:陌生来电要警觉,不大意;网络信息要查证,不轻信;可疑链接要谨慎,不乱点;资金转账要核实,不着急;一旦被骗要报警,不犹豫。

“网民应对‘杀猪盘’、‘卖茶女’、网络刷单、假冒客服等常见诈骗套路有一定的了解,避开诈骗陷阱。”郭旨龙建议,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网民要保护好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购物时尽量去信誉良好的公司所开设的网站或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网站,购物前可以通过工商局官网等查询工商信息,一旦察觉被骗,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同时,网络安全公司、公安机关及网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与打击力度。例如,网络诈骗涉及的网站平台也应主动承担责任,加强个人信息识别系统,实时监控,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的安全。“杀毒软件”的使用也至关重要,网民应定时查杀病毒,及时修复肆虐危害的漏洞,防止网络诈骗发生。

专家指出,网络诈骗具有非接触、时空跨度大、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且犯罪环节多、涉及主体多,公安机关更应完善侦查工作机制,增强自身侦查办案能力,延伸追查团伙“上游”,实施全链条打击,守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个常被忽视的疾病,年轻患者逐年增多
下一篇:别让“寒门贵养”压弯父辈的脊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