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绝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专项整治,而是要给行业定方向、立规矩。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明白,只有摆脱价格战、虚假宣传等顽疾,才能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校外培训机构最近比较慌。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会议还明确提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条条说到了家长的心坎里,也打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七寸”上。然而,目前还有部分机构心存侥幸,也有家长猜测,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严管成了“空调”,只吹风、没动静?
这种侥幸心理和犹豫观望可以收起来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绝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专项整治,而是要给行业定方向、立规矩。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明白,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已经过去,接下来将是规范发展的成长期。
早在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从2018年起,多部门联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专项整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线培训机构在资本推动下迅速扩张。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5.4万家教育培训相关企业,仅去年就新注册了8.25万家,为近10年来最高。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家培训机构都是用家长的钱包“养”起来的。然而,他们回报学生和家长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焦虑贩卖,越来越拔高的学习内容,以及越来越明目张胆的虚假宣传。问题屡禁不止,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校外培训机构话题备受关注。
对比中央深改委两次会议精神可知,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力点已调整为内外联动。特别是此次会议“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等提法,明显看出话说得更重,问题点得更透,提出的措施更系统。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有望改变“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状。
校外培训市场未来怎么发展,不仅要领会新提法,还应留意新措施。
就在中央深改委此次会议的同一天,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预收费机构采用银行存管模式开展资金监管,存管资金拨付须与授课进度同步、同比例。此举显然有助于防止培训机构卷款跑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训机构挪用学费进行无序扩张。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思路可成为范本,向全国推广。
此前,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还发布了《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严格限制行业广告投放。市场监管总局及北京、重庆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多次顶格处罚校外培训机构,让全社会收到了“动真格”的信息。
整顿行业乱象,无疑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这些年,为了让用户数、复购率等资本重视的指标好看一点,培训机构同样在“内卷”。比如,2020年培训机构营销支出占收入比重普遍在30%至50%区间,个别机构的这一比重竟高达81.6%,收支如此畸形,企业谈何发展?
只有摆脱价格战、虚假宣传等顽疾,校外培训机构才能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教育行业要培养千家万户未来的希望,决不能让资本决定孩子学什么、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