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铜川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2021-08-30 16:56:39   

随着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临近,陕西省铜川市以筹办十四运会篮球项目比赛及残运会群体项目比赛为契机,全民健身运动热情高涨,体育为城市注入了澎湃活力,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体育带来的幸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铜川市体育健身场馆设施的日益完善,全民健身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每天天刚放亮或太阳落山后的傍晚,铜川市全民健身馆广场、铜川城市运动公园、铜川书画公园、铜川植物园以及街头花园和小区健身器材前热闹非凡,到处可见全民健身的身影。健身步道上人流穿梭,篮球足球场上青少年挥汗如雨,乒乓球桌前人们兴奋地挥舞着球拍,休闲广场上中老年人打着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

近年来,铜川抢抓城市高起点规划建设和十四运会举办的重大机遇,加快体育惠民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场馆及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配套,实现赛事运行与城市运行无缝衔接,赛事精品工程与惠民工程有机统一,让体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19年,完成提升改造的铜川城市运动公园焕然一新,公园内不同的活动场地可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2019年1月正式对外运营开放的铜川市全民健身馆是集健身、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场地,每天分时段免费、低收费对市民开放,开馆以来累计进馆锻炼群众4万余人次。铜川体育馆作为十四运会男子22岁以下组篮球项目比赛场馆是十四运会场馆建设中率先启动的项目,占地80亩,座位数5318座,包括两个篮球训练场和一个篮球比赛场,功能设计可满足市级综合及国家级、省级单项赛事要求。

同时,铜川市加强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铜川市38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72个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和359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部配备到位,实现了全民健身设施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成省级笼式多功能运动场6个。全市农村幸福院全部安装健身器材。群众体育健身器材配备率达100%。2016年至2020年,为40个移民搬迁点和村镇、社区购置了群众体育健身器材。新区道路主干道增设自行车骑行道及健身步道。“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改扩建主题公园6个,全部安装配备健身器材和健身步道,让市民拥有了更多的健身场所。

此外,铜川市利用区域资源禀赋积极举办各具特色赛事,积极申办承办国际、国家级重大体育赛事,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0余次,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大赛,以体育搭台带动旅游经济,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积极举办马拉松、滑雪、射箭、山地自行车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照金”主题精品系列赛事;利用王石凹工业遗址、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陈炉古镇环线地形优势,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赛;借助王益区地域交通优势,举办“黄环公路马拉松赛”;打响“药王”品牌,在药王山景区连续多年举办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陕西主会场);借助“我要上全运”主题,举办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赛事活动。

随着铜川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也掀开了新的一页。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铜川将加速打造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体育产业是铜川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铜川瞄准新需求、打造新业态、培育新主体,制定了《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奖补办法(试行)》等政策,成立了铜川体育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培育了铜川市全立商贸有限公司等体育类规上企业,发展了陕西众友众鑫工程有限公司等体育类企业10多户。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铜川着力打造体育品牌,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同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铜川加大体育场、游泳馆、冰雪馆等项目建设力度。目前,铜川已实现体育产业综合收入10亿元,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正在初步形成。(段海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交管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礼让斑马线”
下一篇:湖北武汉: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全面推进“一事联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