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毛庐:笔墨绘山水 书画以载道

2021-06-15 16:17:34   

“作为一个画家,就是要用手中的画笔不断地表现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在艺术的道路上永不停步地去探索、去追求,向着艺术的更高境界攀登,多创作一些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毛庐讲道。

毛庐,字亦明,生于1950年,陕西省岐山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代表作品有《桦林秋语》《华山雄风》《秦岭金秋映丹枫》等。

 

 

祖国山水皆入画 

千百年来,长江与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承载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毛庐在创作长篇书画巨作《长江万里图》和《黄河情》时,阅历史资料,察风土人情,沿长江与黄河艰辛跋涉,采风写生,行程万余里,足迹遍及10多个省市区。这两幅长卷画面雄浑壮阔,内涵充实丰富。从三江源头起笔,由西向东,横贯全卷。万里长江水波烟渺,江边南方山峦清秀明快;九曲黄河波涛汹涌,河旁北国群山粗犷浑厚。

博大雄浑之神韵,刚毅洒脱之气质跃然纸上,大场面、大容量、大气势表达着画家的匠心独运和深思熟虑,显示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气吞山河的宏篇巨作充分表现了摄人心魄的艺术张力,笔墨精湛、个性十足。

从长江黄河到北国风光,从云南迪庆到台湾茶乡,毛庐的作品中无不洋溢着画家对祖国山水的深情和厚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大山是我的情怀,大山给了我力量,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我无穷的创作源泉,大山、大水、大手笔是我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毛庐如是说。

 

 

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从文人的寄情言志走向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和歌颂,形式语言和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样式和面貌也更为丰富多样。毛庐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画家,他带着一腔对祖国山水的热爱,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名川大山,观察、体验和写生,《嘉陵江边听歌声》《远古走来》《春山听琴》……抒写着一幅幅豪迈的绘画诗篇。

心中自有山河在,落笔有神唱大风。三山五岳,江河湖海。濡染祖国山水,颐养品德性情,山水赋予了毛庐清风明月般的淡然,也给了他俯仰于天地的浩然。“祖国山水皆入画”是他的创作理念,也是他对祖国山水赋予自己成长的感恩。

创新为魂师造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西方绘画的浸染,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对绘画的认识也逐渐有了新的理解,许多画家忽然意识到僵化的思维与现行时代已不合节拍,隐隐感到因时而变才能与时代的脉搏默契呼应,于是,创新发展成为了画坛的主旋律。

 

 

“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既统一、又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就能促进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毛庐道。

作为长安画派文化精神的守望者与不断发现的生发者,毛庐一边恪守长安画派文化传统理念,一边用新的立场观点去认识和发现自然界的生活情趣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毛庐看来,创作不要受传统国画的限制,在巩固原有国画的基本技巧和艺术素养的同时,还要抓住对景物的瞬间感悟和自己的思想,不拘泥传统笔墨,服从于立意表现的需要,各种方法并用,既要有自己的创意,又要在挥洒中具笔墨意趣。

在毛庐这里,传统绘画中的形神观念,时空表现,意蕴构成以及笔墨章法都进行了大胆的变革。毛庐坚信,在中国画的创作手法上,应遵守师古而不泥古的方法,打破中国山水画程式化的构图方法,大胆变革、局部夸张、强烈对比、虚实变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把山水画的平远、高远、深远充分表现出来,采用大胆、超脱的方法充分表现在水墨上。法无定法,求法外之法,法中无度,求法外之度,由原来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提高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达到“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的更高境界。

创作《华山烟云图》时,毛庐在采用传统注意笔墨的基础上,还使用了现实主义的构图,浪漫主义的虚实变化,视角从左下角北峰开始,整个构图很稳,再将北峰顶画出纸外,北峰两侧8棵松树交相呼应,呈现出一片生机,北峰的道馆藏于松树之后,只露出屋顶。中景由擦耳崖、千尺幢转折画出苍龙岭,在中远景处理上,使华山的东、中、南峰尽收眼底,将最险峻的西峰画出纸外,使画面更加大气雄浑。右侧将华山分为两个层面,在西峰角下作虚实的处理,让人萌生出山外有山无穷尽的视觉感受。在云开雾合、穿插有致的情况下,对中国画的线和笔墨与西画的光感原理给予加强突出,再用泼墨的办法将华山的雄伟、险要加以刻画。如此,便把一个很单调的结构图表现得丰富有含义。

在创作《黄河血口》时,传统的画法是用线去勾水、石、气,但这种方法较为死板,难以突出黄河壶口秋水暴涨后的宏大气势。毛庐便将这一部分用西画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画的擦染法相结合,让整幅画有了气吞山河的力感。

毛庐山水画的品质在于他虔诚地尊重古人、虚心地学习古人,但不摹古、仿古。包括山水画在内的一切中国画创作,在新的时代有所变革、有所创新,继续坚持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的原则,但必须克服食古不化和学习古人画法皮毛的陋习,也要防止满足表面的写生而忽视对客观现实的深入体悟,要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潜心研艺图破壁

“艺术道路蜿蜒曲折,坎坷漫长,甚至是高入云端,不要为一时的名利所动,要不赶时髦、不走捷径,以良好的心态达到自我精神境界的高度超脱,要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沉下心来做学问必成大器。”毛庐如此说道。

 

 

 曾经“长安画派”的大师们为了寻找素材,背着被褥、画夹,拿着碗、马扎,步行几个月到陕南,走一路,画一路,跟老百姓们吃住在一起。以傅抱石为代表的“金陵画派”数人,长途跋涉,从南京到大西北,用时半年之久,后又沿江而下。回去后一改小桥流水之画风,画出大批震惊中外的好作品。这些故事都深深印在毛庐的脑海中,所以在绘画时,为领悟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中“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坚毅豪情,毛庐亲身追寻伟人足迹跋涉六盘山,终悟“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的信仰力量与红军长征意境。他敬仰岳飞,为体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诗境,毛庐于日出之前奔赴贺兰山,体会古人的高风亮节及万斛英雄壮志。即使花甲之年,毛庐也未曾停止脚步,他攀登唐古拉山,观那苍穹巍峨的悬崖圣土与天空之雪,他览青藏高原,于千山之巅,万水之源中感悟祖国山川纯净。如此辛苦方法,是为了能创作做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巨作,能真正立于画坛。

笔墨当随时代走

“笔墨当随时代”既是一道古训,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能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面貌、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变化,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几乎见证了新中国从贫穷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所以,毛庐的作品常凸显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与自强不息的生命力,潜移默化地鼓舞人,激奋人不断向前,克服重重难关。

 

 

如今毛庐的作品也以振奋人心为目的,通过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祖国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在《红军路过的地方》作品中,他大面积使用红色,与主题呼应,展现红军刚毅、坚强的品质;在《大漠礼赞》中,他用浓墨枯笔再现了大漠中的生命之树胡杨,历经磨难沧桑,古拙清逸。但无论是什么时期,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满满的大气磅礴的正能量。

一名优秀的书画家应该与时代、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应该用艺术服务时代、讴歌时代、引领时代。为时代、为人民创作一些喜闻乐见的作品,并为他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这就是毛庐执着的时代精神。

笔墨精神里也是书画家自己的思想精神,毛庐不仅用作品响应时代号召,他个人也随时承担着社会责任,展现时代担当。面对自然灾害,毛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鼓与呼,慷慨解囊,赈灾义卖。无论何时,对于公益慈善的各种志愿者活动,他必是积极响应、及早到场、慷慨挥毫、不吝赐墨。

时至今日,年过七旬的毛庐也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毛庐书画工作室联合陕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举办“书百年辉煌,传红色基因”主题书画展,为党的百年诞辰献礼。他耗时两年,创作出了32幅大幅山水画。画作中应用暖色调,通过写意完美融合青山绿水和祥云,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转折点发生地为背景,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以及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激发人民群众铭记党恩,弘扬书画艺术,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毛庐道:“我们这一代画家,要无愧于时代。”身为书画家,如是而已。(徐晓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星堆青铜面具冰淇淋吸引游客
下一篇:国产动漫题材多样性亟待大力探索突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