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京剧电影《红军故事》在京首映获赞

付冰冰    2021-08-06 10:53:22    人民周刊网

“京剧为媒,传承信仰”,7月26日,由萧锋执导的京剧电影《红军故事》首映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历时四年打磨的《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以“京剧+电影”形式搬上大银幕,国家京剧院两代演员守正创新,以“一颗菜精神”齐心合力展现了长征路上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坚守革命信仰的崇高精神。发布会上,京剧电影《红军故事》出品方、主创、主演代表共同出席活动,并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谭孝曾等参会嘉宾、专家学者们交流互动,评析解读影片以京剧元素为创作形式的创新独特之处和历史、现实意义,及其为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建军九十四周年,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

 

 

京剧为媒缔造新光影  百年传承铸就光辉信仰

早在2018年,京剧《红军故事》就曾作为国家京剧院重点剧目被搬上舞台,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的范本,此次京剧电影《红军故事》登上大银幕,首映后即收获众多好评。

谈及该片的创作初衷,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表示:“片中涉及的故事是伟大红军长征途中众多感人故事中的一部分,彰显了党领导下的伟大红军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与人民同甘共苦一条心的精神。”

忆起拍摄过程,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表示:“我们国家京剧院的艺术风格是推陈出新,艺术宗旨是守正创新,其实现代戏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创作难度,我们希望在推出一出新戏的同时也推出京剧院青年演员里的优秀人才。”

老班长刘红根的扮演者李博表达了自己首次参与电影半实景拍摄的感受,从开始时面对镜头的忐忑到适应大银幕表现方式,这期间是属于戏曲人的责任和为艺术贡献一己之力的心愿。

老年周国才的扮演者张小清曾经是舞台版《红军故事》的导演助理和电影版的副导演,他带大家回顾了“四年磨砺出一剑”的每个动人时刻,希望这份戏曲人为建党百年献上的大礼可以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共鸣。

谈起这部电影的创作心得,导演萧锋在采访中透露:“能有机会执导京剧电影《红军故事》,是我电影创作生涯中的一件幸事。我和全体摄制组成员,怀着对京剧艺术的敬畏之心,进行了这次意义非凡的探索与创作。作为电影导演拍摄京剧电影,我觉得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京剧演员的表演,同时又不要受戏曲的约束,影响电影的创作发挥。在电影和京剧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中,我将电影的作用定位在锦上添花,以一种向京剧致敬的创作态度,为京剧表演艺术服务。这是我们拍好京剧电影的支撑着力点,也是京剧和电影完美结合的保证。”

 

三大版块书写红色记忆  国粹艺术凝神光影华彩

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京剧电影《红军故事》独具创新精神,将国粹京剧和百年光影巧妙结合。影片故事分为《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版块,《半截皮带》讲述的是茫茫草地中的红军炊事班断粮断炊多日,老班长刘红根用儿子牺牲时留下的唯一遗物——皮带,作为全班充饥的食粮,只留下的小半截皮带承载着红军战士走出草地的希望;《半条棉被》讲述的是三名红军女战士来到罗霄山脉下的沙洲村徐解秀家借宿,看到她家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将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半条留给徐解秀;《军需处长》是根据1983年3月27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刊载的李本深同志作品《丰碑》改编,讲述红军过雪山时,军需处长火雁把自己的口粮、身上的棉衣都让给了战友,牺牲时身体变成一尊冰雪的雕像。

《红军故事》选择长征途中观众们颇为熟悉的三则事迹,再通过京剧的手法进行创新展示,让观众在大银幕上感受国粹魅力的同时,也借用具有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国粹艺术,使之与光影艺术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回顾红军为革命胜利、为人民解放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电影突破性的在传统文化里融入现代电影手法,“推陈”时保留精粹,“出新”时大胆尝试,最终将源远流长的红军精神和刻骨铭记的历史通过电影手段再现在观众的面前,打造极致视听震撼,拉动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到场专家对《红军故事》的形式创新和艺术价值给予深度剖析和肯定。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评价道:“这部电影一方面是情节、人物、背景的提炼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故事简单纯粹,一上来很快进入高潮唱腔;另一方面是整体实化,背景、台词的实化,京剧主要的唱念做打都出来了,唱、做都很好,对于典型情感、形象、想象的突出很到位。文艺创作,必须增添新东西才能适应新时代。”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这部京剧电影把京剧艺术的程式化,假定性的美学跟电影艺术的时空自由行以及场景的真实性结合的很好,真正做到了两种艺术高度的融合。”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了点评,“它保留了京剧电影的传统艺术特点,在最大程度还原京剧艺术特点的同时,还借鉴和吸收了电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优势,比如蒙太奇等。影片做到了很好的守正创新,是用传统艺术来表现传承红军精神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手艺不能从我这里断掉
下一篇: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西班牙普拉多大道和丽池公园文化景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