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亲近敦煌,美术课可以怎么做

2021-09-03 11:49:48    美术报

要弘扬敦煌文化,单靠专业人员在象牙塔里的研究远远不够,一定要重视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普及。而在中小学普及敦煌文化,美术教育的作用绝不可忽视。

充分感受敦煌艺术的滋养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古代美术最重要的宝藏之一。尤其是壁画总面积高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虽然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是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为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在美术史上的价值更是弥足珍贵,其壁画、雕塑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着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展示着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从莫高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宗教美术的发展和脉络。

敦煌艺术让中国的艺术家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根,从中看到了过去所忽视的中国传统美术的意义,有效地改变了以士大夫文人画为核心的狭隘的传统中国美术史观。同时,也为现代中国美术语言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经验。在当今的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敦煌壁画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可谓在民族意识、民族审美理想陶冶下,民族绘画创作方法、语言、技法熔铸之集大成。

由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视加强敦煌艺术的学习,吸取敦煌艺术的精髓,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更有助于学生审美修养的提高。

为艺术创新寻找具体抓手

当前创新意识的培养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以图形作为传达视觉信息的主要方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敦煌艺术虽然年代久远,但从中折射出古人卓越超凡的想象力,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仍不失为启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范本。在此,我仅以莫高窟壁画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为例,谈一谈它对启发学生形成艺术个性创新的积极意义。

莫高窟壁画艺术是在传统的汉晋艺术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艺术的营养,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民间佛教艺术。壁画体现了兼收并蓄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是多元文明的交融,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它虽然是几种文化碰撞的产物,却又不是各种文化的简单混合。它一直有一个主体,那就是中华文化。

从莫高窟壁画的演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渐次中国化的奇妙过程。如“飞天”,据常书鸿先生统计,在莫高窟洞窟中有4500余身。世界文明的古国都曾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背长翅膀的安琪儿,印度有双翼天使,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有关于羽人的描述——臂长羽毛,飞腾于空。在莫高窟的北凉北魏等早期石窟中,飞天身材粗短,上体半裸,大嘴大耳,直鼻大眼,戴着印度式五珠宝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那是由于莫高窟初建时,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模仿阶段,运笔豪放,大胆着色,显得粗犷朴拙,很明显受印度飞天和西域飞天的影响。

但在西魏到隋代的洞窟中,敦煌飞天就多了中国道教羽人的形象,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是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壁的飞天。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阔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

到了唐代的洞窟,飞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摆脱了印度西域飞天的影响,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单单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便可凌空翱翔,那变化无穷的飞扬之美、自由舒展的轻盈之态己经完全中国化了。

可见,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却是中国艺术家的天才创作,是最具特色的飞天。

由北凉、北魏时期模仿龟兹的飞天到唐代的中国化的飞天,这个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如果敦煌艺术家们画的飞天一直处于北凉、北魏的模仿阶段,那么飞天艺术能否享有今天这样的盛誉?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体会——学习美术,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老是处于模仿阶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是艺术的生命之所在。

从大文化观体会敦煌精神

我们带领学生欣赏敦煌艺术,目的不在于如何再现,而在于学习、借鉴与改良。比如,如何将敦煌艺术的精髓与当代新潮绘画意识结合起来,如何将壁画的色彩及线条或构图中最精辟的东西总结出来,与现代的绘画手段如夸张、变形、抽象等意识有机地运用在绘画里,从而形成不拘一格的崭新画风。也许,这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艺术个性创新的较好模式。

现代美术教育对敦煌艺术所应继承的,不仅仅是技法、形式上的东西,还要继承敦煌艺术的精神。敦煌艺术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开放、兼容并蓄、创新、大度……我们应该怀着承袭古人、开创自身艺术新领域的远大抱负继承敦煌精神,在美术教育中应遵循开放性教学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大的文化观,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这个起点上来。

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世界距离缩小、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如何使本民族的古老文化永不消失,且不断焕发活力?在我看来,借鉴、学习敦煌艺术可以找到一条好的出路。

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而应当不断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引导学生欣赏、保持艺术的民族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筑梦《布德之路》,导演鲁坚的初心和“坚守”
下一篇:万花堆聚的清代百花纹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