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国之风华,大美古风

2021-09-08 15:31:49    美术报

《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步辇图》……当一幅幅如“高岭之花”一般存在的古画,穿越历史,活了起来,会是如何奇妙的一个场景?腾讯视频出品了国内首部名画真人番《此画怎讲》中,演员实力cos画中人,以年轻化的语言普及名画鉴赏的知识,把每一幅作品独特的“性格”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大家直接听见画中的“声音”。相较于传统的文化艺术类纪录片,这部非典型纪录片大胆颠覆了古画的固有标签,将14幅极富年代感且庄重的名画,生动有趣地带到观众眼前。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内容、传播方式日益转型升级,如竞赛类节目《诗词大会》、《国风美少年》等,纪录片类《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再到前一阵子各大卫视接连推出的国风晚会,今年河南卫视推出的几场晚会可以说是把“国风”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前传”,“七夕——浪漫奇妙夜”来看,都收到一致的好评,“端午奇妙游”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了35亿,48小时内热搜上榜19次,视频的播放量也超过了1亿;“七夕——浪漫奇妙夜”仅3天全网话题热度已破25亿浏览量,微博话题“梦舞龙门生生不息”浏览量超2.4亿。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节目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证明,可以说“国风”正当时。

什么是“国风”?

“国风”这个词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解释清楚。不过,知乎网友Bronte的表述我觉得很有意思:什么是“国风”,即人的言谈、处事或别的事物等带有中国的风采。这里的“国”指古中国,又或者说是古中国文化中代表性的璀璨事物,例如中国诗词、汉字书法、中国画、京剧、汉族服饰、茶道、古乐等。提倡国风固然是好的,因为国风有“国”在,但我们要注意,这里讲的是国风,国风二字,一个风就冲淡了国,国风并非纯粹的中国文化,它是一种处于古与今、雅与俗之间的经过人为的揣度而衍生出的过渡性的概括。我们说一个人具有国风,那这国风一定是这人在大量阅读诗书古籍之后、静心研磨茶道之后或是看遍了昆曲的姹紫嫣红之后,言语、谈吐、形容、文章之中所自然流露出的一种天然的气质。所以,国风并非是一种可专门习得的事物,国风的形成不可跳跃“国”这一步骤,只有领略了“国”之后才会有华美的“风”存。国风是不可独立的存在,国风背后必须要有深厚的“国”作依撑。无国不国风。

在百度上搜索“国风”,直接跳出了高达1亿的相关信息;而据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的统计,截止至2018年底,B站的国风爱好者已超过4000万,95后成国风作品主要创作者;而这个数据到了2020年则是翻了一番,2020年据B站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达8347万人,其中83%年纪在24岁以下。2020年1月至3月,B站国风视频投稿数同比增长124%,国风UP主(UP主,uploader,网络流行词。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人数同比增长110%,其中带“古风”“传统文化”“民乐”“中国舞”标签的视频投稿量增长尤为突出。近年来,民乐、舞蹈、华服等内容的国风兴趣圈层覆盖人群在B站增长了20倍。

当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撞上空前多元化的青年文化、搭乘上数字化的“高铁”,“国风”这个词从开始的“小众”,逐渐向外围蔓延,品牌联名、文创产品等逐渐加入到这场新的审美浪潮中,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潮流风向,而年轻群体也从关注者、追捧者、传播者,转变成为创造者、参与者。

本期,我们探讨数字智能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俞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化让传统文化“翩若惊鸿”
下一篇:当岩羊变得艺术起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