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川中院致力于打造“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人民法院,全面强化科技驱动,加力建设智慧法院,推进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办案质效、减轻了法官负荷、回应了群众关切。
全链条智慧服务,便捷化回应群众关切
着力打造智能化、普惠性、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起诉状智能生成系统等13项智能设备进驻诉讼服务中心,“群众走进一个厅,诉讼事务一站清”成为现实。在全市两级法院立案窗口开通了智能POS终端,实现预交诉费一码扫描缴纳。全面开通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平台,全市法院累计完成网上立案541件,跨域立案130件,有效减轻了群众诉累。建成在线音视频调解平台,实现线上远程视频调解,累计通过线上平台调解纠纷1268件。
全领域智慧管理,科学化调度双进工作
积极学习借鉴重庆、贵州等地司法大数据平台建设经验,破除数据“孤岛”,深挖数据“富矿”,建成涵盖数据分析平台、司法统计平台、数据检索平台、分析报告平台、系统管理平台、汇报展示平台6大子平台的综合数据平台。实现了全市法院审判执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动态比对、全案检索等多重功能,为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发展态势研判和辅助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实时数据支持。
全环节智慧办案,多元化提升司法质效
为满足“每庭必录”要求,全市再建14套高清科技法庭,并配套建立了庭审开庭公告、“互联网+庭审”、庭审设备状态监控、全网综合管理系统。全面上线铜川两级法院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全市接入终端数457个。通过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提供的专门团队和辅助送达平台,打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全程留痕”的集约化送达平台,累计送达成功5800余次。全面完成远程视频提讯室建设,建成物证管理系统,圆满完成了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目标任务,建成数字化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司法审判模式更新、业态更迭加速推进。
全方位智慧监管,高效化制约监督
升级改造市中院智能化审判管理中心,实现庭审画面即时调取、庭审实况即时评查、审判流程即时监控等多重功能。已累计开展远程庭审评查120余次,纠正和提示庭审不规范行为42次。依托整合后的“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严格落实“月报告”“零报告”等制度。依托法院专网审判管理系统,对“四类案件”,完善了立案庭先行识别、承办法官主动报告、院庭长列席合议的发现和监督机制。全面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和申诉信访系统,极大地降低了涉诉信访人的申诉成本。
全流程智慧执行,网络化加力攻坚
以信息化建设为引擎,巩固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努力推进法院执行工作从“车轮”到“键盘”之变。全面建成两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形成了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系统。中院执行局配置2套无人机设备参与执行,实现固定证据、安全防范“天眼”助力。自主研发设计铜川法院WEB手机APP矩阵客户端、“铜川执行APP”手机客户端和“铜川法院执行小程序”,率先在全省开通运行。在全省首家制作《评估、司法拍卖工作规定汇编》电子书,确保每项操作都有规范可循、有记录可查,推进网拍规范化。推行定制彩铃、短闪标签、短信提示及悬赏信息等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曝光惩戒,全面压缩了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
全过程智慧公开,信息化阳光司法
建成铜川中院信息中心,形成“司法视频信息资源库”,实现以屏为眼、以督为控的汇报展示视频化、质效监测视频化、现场督办视频化。加大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应用力度,建立文书公开、信息公开、庭审公开逐月通报公示制度,努力做到裁判文书应上尽上,庭审实况应播尽播。形成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枢纽”,网站、微博、抖音、快手等为“辐射”的新媒体矩阵。与市司法局联合部署开展了“一周一案三问”普法微课堂工作。完成市级、区县级、镇办级、村(社区)级四级“一周一案三问”普法微课堂微信群组建工作,已累计层级推送典型案例187个。(张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