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内需潜力还将持续释放

陆娅楠    2022-02-08 11:16:36    人民日报

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2022年,面对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发展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去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促消费、培育壮大国内市场的政策措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内需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供给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这些都有利于厚植内需发展基础,持续拓展2022年内需发展空间。”该负责人说。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内需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2021年,我国GDP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预计超过全球人均GDP水平;商品消费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未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还将继续显现,内需潜力还将持续释放。”该负责人表示。

供给质量持续提升,供需良性循环更加通畅。2021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推广运用,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培育。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2021年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增长63.5%。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352.1万辆,分别增长159.5%、157.5%。

“展望2022年,我国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以及不断提高的企业创新能力,将对需求产生更强的引领和创造作用。”该负责人说。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消费意愿逐步回升。2021年,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同比多增83万人;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4.5%;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覆盖10.3亿人、13.6亿人,参保率分别超过90%、95%。2021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

“在疫情多点散发的背景下,我国较好保障了人民生活,为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意愿持续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该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内需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有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规划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继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超1.1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改革开放红利还将不断释放,为内需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该负责人表示,应该看到,散发疫情对消费恢复持续形成制约,内需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增长后劲仍显不足。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着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08日 02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冷资源”成就“热经济” 超3亿人“带旺”冰雪产业
下一篇:贵州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