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中苏棉花合作种植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

“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苏 航    2022-03-24 14:37:25    人民日报

苏丹东部加达里夫州法乌镇,马路上络绎不绝的卡车满载着一包包棉花,随车的棉农交谈间带着笑意。他们都奔赴同一个目的地——一家中企在当地建立的轧花厂。

“今年棉花产量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也变多了。”看着轧花厂工作人员将自家种的棉花称重、登记,当地棉农哈米姆·阿勒满心喜悦。

中国—苏丹棉花合作种植正迎来丰收,棉花收取量已超上一年度总和,预计到棉花收获季结束,今年总体棉花收取量将是去年的3倍。

中苏棉花合作种植项目由山东新纪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已成为中苏农业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公司在当地推行“公司+灌区+农户”的合作种植模式,对解决当地民众就业、提高苏丹棉花种植和加工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当地棉花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每年可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阿卜杜拉·宰穆是法乌拉哈德灌区总经理。看着法乌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生意兴隆的超市、商铺,他高兴地说:“附近与中国公司合作种植棉花的农民都尝到了甜头。种好的棉花由中国公司包收包销。大家不用像从前一样看天吃饭,积极性提高了,收入也大幅增加。”

“收成好了、挣钱多了,我们的生活也大变样了!”第十六村棉花种植户巴希尔·塞伊曼招呼记者到他新盖的房子去做客。新房是砖瓦结构,宽敞明亮,屋里摆放着簇新的家具和家电。离新房不远还有一间草房:里面低矮狭小,只能放下两张单人床,也没有电灯。“以前我们就住在这样的草房里。那时虽然也种棉花,但产量不高、没有固定的销路,每年收入很低。”塞伊曼说,“中国朋友来了之后,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种子,还有农机和技术指导,棉花产量上去了,也不愁卖不出去了。大家手里有钱,都盖起了新房,日子越来越好。”

“棉花合作种植项目的成功,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农民阿卜杜勒·萨利赫刚把新购置的卡车清洗一新。“这些年与中国公司合作种棉花的人越来越多,棉田面积逐渐扩大,大家的运输需求也不断增大。”萨利赫说,他与几个朋友看准商机,组织起运输队,专门为当地棉农提供运输服务。“现在生意非常好,几年内收回成本不成问题。将来我们还打算开一家运输公司,把事业做大。”

据了解,中企通过改善棉花品种、资助农户种植、打通销售渠道,根据当地的土地、水源、光照等情况给予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苏丹农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我们计划在棉花合作种植成功的基础上,拓展蓖麻等经济作物种植,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当地农民过上好日子。”公司负责人田中华说。

苏丹农业与林业部部长阿布·巴克尔表示,棉花合作种植项目是苏中农业合作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为苏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期待双方开展更多合作项目,推动苏丹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效,让更多当地民众彻底摆脱贫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策落细落实 提振市场信心
下一篇:推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