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芒果地就在这个很大的养猪场下面,以后可以通过输粪管道,免费得到绿色有机肥水,明年的芒果不仅节约成本,结得也会更好,品质肯定也会更高,也更好卖!”9月28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彝族乡永富村旧城组的农民周国金这样一边指着正在新建的大型养猪场,一边高兴地说。
这个养猪场,是啊喇彝族乡走好现代农业产业提升之路,实施产业强镇工程的一个点。2020年,在国家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的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仁和区啊喇彝族乡是攀枝花市唯一入选的乡镇。从去年6月至今,5大类23个项目已经实施完毕,产业强镇成为了群众的致富工程、民心工程,周国金仅仅是得到实惠的农民之一,产业强镇得到了群众的广泛点赞,彝乡旧貌换新颜。
“基础项目,是支撑产业强镇的明显基石”
啊喇彝族乡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南部,幅员面积18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万亩,辖5个村总人口9374人,平均海拔1900米,是典型的落后的高原山区农业乡镇,传统种养殖业很“传统”。在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逐步走上了现代农业产业提升之路,通过实施产业强镇工程,让新建的众多项目成为了群众的致富福音。
“一年多来,实施的这些新项目,是我们典型的、落后的高原山区农业提档升级的明显基石。这就是对此最大的感受!”永富村党支部书记毕亚辉这样说。
高原山区的传统农业如何提档升级?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为农业的提档升级注入“项目因子”,应该是最亟需的做法。
一年多以来,啊喇彝族乡先后从“提升原料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三个方面入手,新建生产便道16.44公里、标准化养殖场1个6000平方米、农产品标准化仓储库1950平方米、标准化冻库500立方米、标准化钢架大棚4000平方米,实施坡改梯646亩,新建滴灌4107亩,并着力抓好肥水一体化系统建设,积极推广配方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这些基础项目的建设,解决了传统农业滞后的典型缺点,如:农产品运输难、化肥用量多、有机肥施用量较少且劳动强度大、农业生产成本高,可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却不高,水土流失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率高等等问题。
党员致富带头人阿文卫说:“如今实施的产业强镇中的各类项目,已经是我们搞好农业的示范项目、引领项目、标杆项目。”
据悉,啊喇彝族乡在在产业强镇上实施的各类项目已投入资金7296.74万元,其中农民自筹4563.46万元。当前,啊喇彝族乡正在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化的味道’,让我们充满着更多的期待”
农民周国金的芒果地得到的免费绿色有机肥粪水,采用“肥水一体化系统建设”项目输粪管网中的管道输送,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成本。据悉,地上面的那个设计标准为年出栏10000头的养猪场的粪水,能浇灌芒果、石榴、蔬菜、水稻等共计约3000亩地。
在地里指导周国金修整芒果枝条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阿文卫说:“产业强镇带给我们的实惠多,其实最大的实惠,是我们对农业传统观念的改变。平原地方的农业要现代化,比较好办,高原山区的农业现代化,我们也充满着期待!”。
这是一位见过世面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朴实的话语,代表了昔日落后的高原山区的农民,对“现代”二字的满满期待。
官房村党总支书记唐定海说,前几天村里的一个合作社买了一台载重32吨的冷链运输车,专门用来运输水果、蔬菜,总价100万元,国家补助了40万元,解决了果蔬保鲜销售问题,也减少了中间商这个环节,已经有了点儿“现代化的味道”!
长期以来,困扰传统农业的问题多多,唐定海说的仅是其中之一。
大竹村党总支书记刘文周说:“‘现代化的味道’让我们充满更多的期待”。据悉,为把啊喇彝族乡打造成产业强镇的典范,区乡两级党委政府正准备顺应群众的要求,继续争取项目投入,按照相关规划,让“现代化的味儿”逐步浓起来。
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经济促进中心主任郑战江说:“用无人机施肥施药,用轨道车在地里运输芒果,搞芒果深加工,如生产芒果汁、芒果干、芒果原浆等等,都是我们即将在啊喇彝族乡实施的项目。把啊喇彝族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之一。”
“党的政策好实惠多,彝乡旧貌换新颜!”
“我先前不同意搞滴灌,现在自己出钱也积极搞滴灌,滴灌的芒果地一共有3亩了。为啥?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9月28日,在芒果地里,农民马学丽这样肯定滴管的效果。
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经济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先敏说,“当初在啊喇彝族乡搞滴灌,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我们和村上的党员、干部一起,一个组一个组的召开群众坝坝会,讲党的好政策要抓住,还讲搞农业要遵循科学,讲项目的补助标准和要求,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说到天说到地,关键就是要讲清楚带来的好处究竟是啥子!农民得实惠就是宣传中关键的关键!”
近年来,啊喇彝族乡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产业强镇”工程作为“助推剂”,按照科学的实施方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做大做强做优生猪、山羊、樱桃、芒果、蔬菜等产业为基础,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全年旅游接待约4万余人次,旅游经济收入约450万元。据悉,近三年来,啊喇彝族乡有2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有8个昔日的贫困户高兴地娶到了媳妇儿,有220农户新修了小楼房。昔日没钱,也不想改厨改厕的209户农民,积极投身党中央倡导的“厕所革命”。
啊喇彝族乡,是攀枝花14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靠党的好政策,深入实施产业强镇这个群众贴心的致富工程,让广大群众实惠多多,广大彝族同胞欢天喜地,全乡已经旧貌换新颜。(滕德银 毛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