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聚力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再出发

卢梦梦    2022-03-01 15:58:20    南昌日报

全市80个贫困村实现高质量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全面保障、基本医疗全面覆盖、住房和饮水安全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兑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如今,行走在南昌的青山绿水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身边的变化:特色产业红红火火,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精准帮扶用心用情,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可喜的变化,正带着英雄城儿女奔向逐梦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上下联动脱贫攻坚结硕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是主战场,人才队伍是关键。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是主力军,他们用真心真情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用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打通了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间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在南昌市林业局工作的黄义松来到进贤县前坊镇焦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实现“输血”到“造血 ” 的转变?是黄义松到任伊始便开始思考的问题。

经过实地勘察和研究讨论,焦家村决定发展油茶产业,对现有的老油茶树进行更新改造。“原来一棵油茶树大概可以产20斤油茶籽,换成高品质油茶的话,一棵树可以产60-70斤油茶籽,这样仅一亩油茶就能给老百姓增加上千元的收入。”黄义松告诉记者,依托市里的帮扶资源,2019年年底,焦家村建起了榨油厂,不仅方便了老百姓榨油,更提高了油茶产业的附加值,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从最初的年人均收入不足1万元到如今的2万多元,焦家村脱贫户的收入逐年上升。同时,村集体经济收益由2019年的8万元上升到了2021年的12万元。“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稳定收入,让脱贫户都能甩开帮扶,自己发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黄义松说。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为真正把脱贫攻坚抓在手、扛在肩、落实在行动上,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帮扶,在南昌形成了“四级书记带头抓、行业部门齐力抓、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具体抓”攻坚格局。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带头挂村包户制度,5101名市县乡三级驻村干部尽锐出战,106个市直(企业)单位建立了帮扶联系点,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攻坚局面。

精准施策念好帮扶“两业经”

近几年,南昌产业就业帮扶一齐抓,念好了“两业经”,唱好了“发展戏”。南昌市贫困群众斩断了“贫穷根”,种下了“摇钱树”,实现了从“脱贫无门”到“致富有方”的转变。

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地处赣江及沙口河边,由于地势低洼,过去逢汛必涝,农作物也是三年两不收。而如今,该村利用滨湖地区的水资源优势,发展了600多亩水产养殖,在藕塘里套养甲鱼、龙虾等,还曾举办荷花节、龙虾节……

“以往河林人种水稻,每亩纯利不过七八百元,还要‘靠天吃饭’。”河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熊运胜告诉记者,如今,除了种莲藕,养龙虾、甲鱼等,村里还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生态吊瓜、圣女果、辣椒等设施栽培果蔬,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大棚租赁等方式可以入股分红,还可以就近务工。

作为“十三五”市级贫困村,在南昌市政府办公室的对口帮扶下,2018年年底,河林村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19.47万元,2020年达31万元,2021年突破40万元……村集体经济来源越来越广,村民的日子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河林村的蜕变,只是南昌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昌通过培育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强化产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项目建设、企业带动、能人带头,为贫困村、贫困户种下了“摇钱树”。全市1297家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参与产业扶贫,带动影响9438户、21726人,所有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2021年,我市共安排产业发展资金12302万元扶持壮大各地产业发展。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南昌逐步将目光转向“民生事”,持续念好就业“增收经”,不断推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就业。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已实现就业20702人,占2020年就业人数的100.84%。

此外,近年来南昌还积极探索出了消费扶贫的“新路子”,持续开展帮扶产品认定,累计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146个、产品478个,产品价值达10亿元。2021年,全市扶贫产品销售金额达1.9亿元。

积极谋划 乘势而为促衔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东湖区扬子洲镇熊万村的田野里生机盎然。一大早,村民万长根穿着雨衣,和老伴儿在菜地里忙乎着,他熟练地摘下一颗颗饱满的包菜,然后小心翼翼地垒上小三轮,准备发往城区售卖。“我经营了7亩多菜地,每年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万长根高兴地说。

熊万村后万自然村是扬子洲镇首个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村,经过3个月的升级改造,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我家的老房子不漏水了,住起来舒心多了。”80岁的万大爷开心地说,以前他家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到下雨天总是漏水,维修起来很不方便,多亏这次集体改造,房子的老“毛病”终于治好了,他住得踏实,在外工作的子女也安心。

熊万村党支部书记万仁友告诉记者,后万自然村老房子偏多,普遍存在屋顶漏水的问题,村委会一度因为维修资金犯难。如今借助乡村振兴建设,村里的屋顶统一更换为树脂瓦,兼顾美观的同时也解决了漏水问题。另外,房屋外墙立面也涂刷了统一的色调,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去年以来,我市在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积极谋划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加强对重点帮扶村的支持。我市按照“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低收入人口相对较多、社会矛盾相对较多和基层组织力相对不强”的原则,选定了64个“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均安排了不少于100 万元的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填空补缺。同时,市乡村振兴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南昌市2021-2023年省市级重点村定点帮扶工作方案》,有序组织开展新一轮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轮换工作。

今日之南昌,正重整行装,乘势而上,聚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桂林象山公安:“义警”巡逻队 守护寒夜平安
下一篇:黑龙江省公安机关整装蓄能再起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