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林荔浦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桂林南部副中心城市”、争创“西部百强县”目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速推进工业振兴
近日,位于荔浦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荔浦大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抓紧生产,员工们正在紧张作业。荔浦大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专业生产PCB双面、多层、LED-mini板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运用于mini-LED、车载、医疗、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从2021年11月成立至今,公司已完成投资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流动资产投资5000万元,预计2022年产值达4000万左右,税收100万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从“入园申请”到“落地审批”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接下来的投产阶段也是十分顺利。
“当时整个园区有七家同行,七家同行同时给我们协助物料,让我们准时可以去运行(试投产),我觉得在这个园区,就像一家人一样特别温暖。”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大顺电子有限公司总经办副总经理徐桂平表示。
大顺的投产只是十年来荔浦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荔浦工业正遇到传统产业转型期,荔浦市决心筹建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科技。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发展思路,园区先后引进了以荔浦美亚迪光电科技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链项目26家。预计到2023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50亿元,实现各项税收亿元以上,为荔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荔浦市深刻把握“桂林市工业强县”的发展定位,坚持“123”工业发展思路,以创建一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以科创基金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两大抓手,大力实施“园区三个百亿工程”。持续发展巩固工业集中区、金牛工业园、长水岭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区三园”总体格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用好RCEP等经贸新规则,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金秋九月,马岭镇广安村新黎村屯“水韵黎家”乡村旅游景区的上百亩鲜花争先绽放,乘坐小火车在荷塘畅游,打卡风雨桥、竹筏漂流……每逢节假日,这里也聚集起不少人气,成为当地居民及周边市民的网红打卡点。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荔浦市马岭镇在新黎村屯先行先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整合各方面资金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村屯建设,并已投入500多万元,成功打造“水韵黎家”景区,成为“农旅”融合新品牌。
“拆除危旧房95栋,实施房屋立面改造112座,打造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旧貌换新颜”。荔浦市马岭镇镇长李荣仕说道。
2021年,荔浦市全面启动“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高效推进乡村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完成阳鹿高速、荔玉高速沿线7个乡镇94个村屯环境整治及3874栋房屋改造工作,使得众多生态宜居的乡村,成为了新的人气聚集地。
“荔浦芋头成熟季,与大家分享丰收的喜悦”,马岭镇合安村克村屯芋头销售大户韦宜丽像往常一样,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乡村物流逐渐通达,我们最远的荔浦芋头可以销售到黑龙江,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韦宜丽表示。
十年来,荔浦电商发展实现从无到有,全市开设13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100个农村电商服务点。2021年,全市电商销售额23.6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销售10.8亿元。
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荔浦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因地制宜,依托“生态”提升农业,累计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10个,“三品一标”产品45个;扎实推进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乡镇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工作,深层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荔浦”。2021年10月14日,荔浦市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全力推进科教振兴
2018以来,荔浦市坚持抓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坚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养计划,加快“双百双新”项目和“千企技改”高成长性行业冠军培育项目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百企转型升级”。强化创新发展支撑,抓好科创基金二期增资工作,加大对“双新”企业的上市培育力度。坚持人才强市战略,精准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飞地、“科技孵化器”等平台的作用。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提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引导高端人才到荔浦创办实体企业,在成果转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荔浦市出台系列的科技奖补政策,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技术研发,进行奖励、鼓励和支持。通过系列举措,荔浦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更加完善,企业的研发活动越来越活跃。”荔浦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柳丽表示。
2021年,荔浦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29亿元。目前全市有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73家,其中产学研一体化企业20余家。2021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500万元,7家企业获得自治区企业研发费用奖补250余万元。引导带动了衣架家居、食品药品等传统特色产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产出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2022年荔浦市顺利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荔浦发展最快的十年,荔浦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成功实现撤县设市,工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下一步,荔浦市将围绕‘三大振兴一个建设’目标和工业重点县定位,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市,生态优先,走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道路,不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积极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区,以荔浦科创基金和保税物流中心并行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园区三个百亿工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幸福和谐新荔浦。”荔浦市委书记李玉清表示。(黎永贵 谢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