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房产 > 正文

规模化推进 上海老楼加梯跑出加速度

2022-12-23 10:21:26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上海12月22日电(记者郑钧天、王默玲)从单栋加梯到全小区加梯,再到整居委加梯,到如今的全域加梯……作为居民出行的“第一步”和回家的“最后一步”,上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民生工程跑出“加速度”。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22日发布数据,今年1至11月,上海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2079台,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2000台的年度目标任务。从每年不足百台,到2021年突破千台,再到2022年突破2000台,上海加梯规模化推进得益于基层社区治理机制的持续创新。

只要扫一扫二维码,花1至2分钟填写信息,就可以表达对加梯的初步意愿。在长宁区新泾镇,加梯办专门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新泾镇加装电梯居民意愿征询平台”,以科技助力加梯工作,加速凝聚居民的加梯共识。

“全镇2212个适合加装电梯的门栋都贴上了二维码,如经后台统计,单个门栋同意加梯的户数超过法定数量,我们就优先推进该门栋的加梯程序,做到‘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让这项民心工程早日落到居民家门口!”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加梯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全市层面,上海建设了加梯微信小程序“梯小二”,引导有需求的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表达加梯意愿,既让基层政府更加精准地开展工作,又拓宽了居民在线表达加梯意愿的渠道。

家住虹口区广粤路1601弄的刘老伯从1996年小区建成后,就一直住在五楼,从年轻时爬楼毫无压力,到现在逐渐力不从心,他和楼内不少邻居一样,期盼着能早日“梯”升生活幸福度。“楼里70岁到80岁的老人占比20%以上,对岁数大的人来说,买点东西拎上楼真的蛮吃力的。”今年77岁的刘老伯告诉记者,成功加装电梯,让他内心十分激动。

“原来住在高楼层的居民,因为出行不方便很少出门,心情比较压抑,现在有了电梯,有时间就能接接地气,看看外边的风景,心情越来越好,这种变化是能感受到的。”胜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宇昌说。

今年以来,上海加大了规模化推进力度,推动整小区全楼栋批量化加装,通过同步征询、同步设计、同步评审为加装电梯提质增效。

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的逸仙小区成为全市首个整小区加装电梯的居民区。今年,该街道又实现了全市首个整居委推进加梯。如今,江湾镇街道正雄心勃勃地推进全域加梯。

江湾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洪静称,该街道辖区内的35个居民区,除4个已是电梯房小区的居民区外,31个居民区均有加装电梯项目在推进、建设或使用,“加装电梯项目在江湾镇街道实现了全覆盖。”

高楼层的老年人渴望加梯,低楼层的居民则顾虑通风、噪音等因素,加梯意愿的统一是道难关。“我们每周都会召开加装电梯工作推进会,实时掌握加装电梯的工作进度,对于居民区提出的困难问题,以及加装电梯工作环节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行研究,坚持‘一周一例会、一周一分析、一周一推进’。”洪静说。

为规模化推动加梯,上海部分街镇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加梯征询通过率要达到多少?要走哪些流程?工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新泾镇近期举办的加梯集市吸引了大量居民前来咨询、体验。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一家家摊位前,来自多家加梯公司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解答居民的各种疑问。

“原来我的公积金也可以给父母用,还可以申请低息加梯贷款。”居民王女士经咨询后恍然大悟,“这下不用为加梯费用发愁了!”

“我是特地过来看看别人家情况的。”家住某小区一楼的张先生来到加梯集市,想了解隔壁小区加装电梯后的运营情况。“我特别来体验一下一楼的情况,是否存在噪声、遮光等问题。体验下来,顾虑减轻了不少。”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上海在加梯政策体系基本构建完成、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的基础上,数字赋能、规模化推进等创新方式,是让加梯工作跑出“加速度”的“秘诀”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地扎堆进行年内最后一轮土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