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国家公园 > 正文

探寻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之路

曹云    2022-11-28 14:56:04    中国绿色时报

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生态茶园,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 丁李青摄

 

日前,由福建农林大学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学术论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论坛主题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

专家主题报告聚焦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协调保护与发展、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课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全面探寻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之路。

体制建设之路

“首批5个国家公园2021年10月12日正式设立,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制度落地生根,从体制试点转向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说。

在题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新进展》的报告中,唐小平介绍了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顶层设计两方面内容。

通过勘界立标、开展自然资源本底清查、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实行集体个人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等,已建立了国家公园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则进一步强化一体化网格化保护、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改造、针对性恢复栖息地等。

在国家公园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方面,唐小平介绍,大熊猫、东北虎豹和武夷山已接入林草生态感知平台统一运行管理,其中东北虎豹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平台已覆盖1万平方公里,三江源和海南热带雨林需要重新开发升级、加载数据。

从资产管理、生态修复、监测感知、机构设置、基础设施等五方面来观察,我国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正稳步推进。

“我国正推动建设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要坚持国家立场、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科学布局。”唐小平说。通过制定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等,国家公园设立规则和路线已明确,正启动新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在构建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体系方面,唐小平提出,应加快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立法,制定出台过渡时期管理办法,并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推进构建自然保护地领域标准体系等。

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指出,随着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迎来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

首先,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网络仍需整体优化完善。我国现有保护网络分布并不均衡,自然保护地总体呈现“东部数量多、西部面积大”的特征,部分区域资源高度聚集、保护地集中分布、交叉重叠,部分区域则保护地空缺、形成真空地带。

其次,管理体制机制仍需理顺。通过梳理现有管理体制,在全国自然保护地“一张图”“一套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整体化实现自然保护地综合保护管理效能提升。

第三,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健全。目前《国家公园法》尚未出台,自然保护地国家层面仅有《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位阶低、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协调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章专门论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福建省南平市在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中为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福建省范围内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外,初步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缓冲区”,作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此助力国家公园保护并将国家公园保护好的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国家公园内外的金山银山。

保护发展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通过圈层管控,实施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保护,用“外圈”来助力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核心这个“内圈”;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带动发展方式转型,科学合理布局一批生态优势产业,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释放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资源和金字招牌的更多红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以《国家公园如何统筹“最严格的保护”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例》为题,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案例和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构想,分享他对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共生的理解。

“通过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尤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青海同步完成了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初步改变了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发展方式,初步形成了把最严格保护的绿水青山转化为牧民共建共享的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模式。”苏杨说。

在大美青海,资源环境优势正逐渐转化为生态旅游、绿色有机畜牧业等产品品质优势。在此过程中,恪守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和全民公益性的要求,实现了三方面的协同创新:保护方式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和治理结构创新。

“在园区内,最严格的保护表现为所有商业经营都必须是政府特许经营,也要求都是满足品牌体系标准的产品;在园区外,引导国家公园周边实现特色发展。从品牌体系产品供应量看,园区外应是主体,直接受益于国家公园资源环境优势和品牌体系平台带来的价格和销量优势。政府特许经营和品牌特许经营的品牌体系和特许经营都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苏杨说。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一样,都在走类似的路,且因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南方集体林区的典型代表,人口多、权属杂、产业大,武夷山的构想对全国更具普适性,当然要解决的问题也比三江源更多。为此,在报告中,苏杨解读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普适性及其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环带绿色发展思路和管理架构,并指出环带管理机构的职能就是协调、监督、评估机构并用专项资金、品牌体系引导保护发展。

生态旅游无疑是构建国家公园公众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旅游研究院院长钟永德的报告题为《国家公园游憩与生态旅游》,服务人民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容量核定和生态旅游设施建设等是其主体内容。

“2016年,美国国家公园7%的游客来自中国,达2100万人次。大烟山、大峡谷是美国年接待游客前两位的国家公园,分别接待访客1100多万人次、620多万人次。我国的国家公园从一开始就需要以科学监测为依据,合理核定访客容量。”钟永德说。

钟永德提出,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最好的利用方式、简单的进入限制和规模控制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管理是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关键、让国家公园真正服务每一位国民。

文化传承之路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国家公园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重新定义。

在《中国国家公园文化建设的四大根系》主题报告中,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提出,国家公园价值体系包括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在国家公园文化建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代自然保护思想和以生态学为代表的多学科理论、中国传统山水智慧和国家公园所在地文化分别是政治基础、科学基础、山水基础和在地文化基础,也称之为四大根系。

在地文化生动展现每一个国家公园的个性。对此,杨锐以武夷山的朱子文化和茶文化为例,详尽探讨国家公园在地文化。

武夷山不仅自然资源广博而丰盛,碧水丹山,物华天宝,而且文化脉络源远流长,儒释道三教同山,遗韵千载。

1999年,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中国共有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等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的报告题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遗产价值及世界意义》。

“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文化景观独树一帜,是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建在‘双世遗’上的重要保护地。”兰思仁说。武夷山自然和文化遗产价值构成、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世界意义,是其报告的主体内容。

兰思仁介绍,从自然遗产看,胜甲东南的武夷丹霞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核心价值;从文化遗产来看,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佛道名山、朱子理学的发源及传承之地、茶种植及茶文化发源地之一、早期古闽越族人的主要活动地区,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集中分布于武夷山九曲溪沿岸。

“穿越千年文明,武夷山迎来国家公园建设的新机遇,成为我国东南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国家公园建设不仅及时保护住了武夷山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也守住了武夷山的文化之魂。”兰思仁说。

他认为,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和文化遗产本身、持续不断的保护历程均具有世界意义。从成立武夷山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功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到2021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进一步保护武夷山自然生态系统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传承了珍贵文化自然遗产,意义深远重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雨林更美 生活更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