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不同肠道微生物间也存在“抢食”

2022-05-26 18:22:08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戴磊课题组和合作者基于肠道微生物组的时序数据,构建了解析膳食纤维调控肠道菌群变化的生态动力学模型。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研究在横断面实验设计、微生物生态学互作方面的瓶颈,为系统理解肠道微生物组以及开发相应的营养调控手段奠定了技术基础。近日,相关成果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上发表。

因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利用,膳食纤维常常会进入大肠,成为肠道微生物生长利用的主要食物。部分微生物能以膳食纤维为食物,也使得膳食纤维成为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策略之一。

然而,对于膳食纤维这一“美食”,不同的肠道微生物并不会按照人们想象的那样,安安静静、互不打扰地“吃饭”。如果两种微生物都能对其利用,二者之间可能会争抢食物。

研究团队通过连续采集肠道微生物组的时间序列变化数据,借助生态动力学模型,了解了不同肠道微生物对膳食纤维的争夺。通过这一方法,该团队推断出小鼠肠道菌群中膳食纤维代谢的关键响应菌,以及关键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当关键微生物缺失时,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可能会“失效”。

随后,团队对已有的人群队列时序数据进行了相同的建模分析,成功推断出具有菊粉代谢功能的青春双歧杆菌。研究发现,青春双歧杆菌与粪便拟杆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并通过体外培养实验进行了验证。比如,通过向肠道菌群中补充青春双歧杆菌,可以观察到粪便拟杆菌丰度下降。

该研究将时序数据与生态学建模的方法相结合,深入解析了肠道菌群的生态学规律。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生态网络对于理解和预测肠道菌群应答的重要性,为开发生态层次的靶向调控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刁雯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孩子健康,营养先行
下一篇: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这些科普谣言别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