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镁”中不足!新研究:六成国人缺乏这个关键营养素

2022-11-15 17:51:50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作为重要营养素,镁参与机体百余种酶促反应,尤其是在钙、磷、钠、钾、维生素C等的代谢,以及在神经肌肉的机能正常运作、血糖转化、促进正常骨代谢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相比维生素、钙、蛋白质等营养元素,人们对镁的认识相对不足,“镁”中不足的情况很常见。

近期,《环境与职业医学》上刊登的一项研究,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8年的10轮调查中有完整社会人口学和膳食调查数据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膳食镁摄入状况、人群摄入不足率及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膳食镁摄入量不足率上升显著,膳食镁摄入量中位数由1991年的283.7毫克/天下降至2018年的238.89毫克/天;2018年,60.9%的调查对象存在膳食镁摄入不足,其中男性为53.94%,女性为65.35%,14~17岁人群膳食镁摄入不足率更是高达71.29%;2018年,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64岁的人群中,女性较男性、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南方居民较北方居民,膳食镁摄入不足发生风险分别增加64.6%、24.6%、43.6%,是膳食镁摄入不足的高危人群;膳食镁来源不合理,来自谷类及其制品的膳食镁占41.4%,其次是浅色蔬菜(8.7%),如白菜、萝卜、菜花等,再次是畜肉类及制品(4.5%),仅2.4%来源于镁含量丰富的深色蔬菜(排名第6位),菠菜、紫甘蓝等;令人意外的是,50~64岁组膳食镁摄入不足发生风险较18~49岁组低15.7%。

研究人员分析,女性是膳食镁摄入不足的高危人群,可能是由于男女生理差异所致,比如女性能量需要量低,在男女不同来源膳食镁摄入占比接近时,女性整体食物摄入量低于男性,从而导致镁摄入量的性别差异。

谷物摄入不足、食物精制可能是导致南方和城市居民膳食镁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食品精制或加工过程中,镁的损失非常显著,小麦加工成白面粉约损失镁82%,水稻制成精米约损失镁83%,淀粉制作过程镁损失更高,为97%左右。

来源于畜肉类及制品的膳食镁占比方面,18~49岁居民、城市居民、西部居民更高,肉类并非良好的膳食镁来源,过多的肉类摄入可能导致其他富含镁的食物摄入量降低,这可能是他们镁摄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不同人群中,来源于深色蔬菜的膳食镁占比均较低,这可能是导致18~64岁成年人膳食镁摄入不足普遍较高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人体缺镁时,早期会有食欲不佳、头疼、呕吐、劳累和虚弱等症状,持续镁缺乏将会引起神经肌肉亢奋,出现肌肉震颤、手足抽搐、心率异常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精神错乱、惊厥、昏迷。

左小霞指出,肠道对镁有极强的吸收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镁的吸收率降低、排泄增加,某些习惯或用药也会影响其吸收。例如,酗酒易引起胰腺炎等,使镁排泄加大,长期过量饮酒易导致镁严重流失;浓咖啡、浓茶中的咖啡碱含有利尿成分,经常喝会增加镁的流失;很多中老年人会补钙,但补钙过多会竞争性地抑制镁的吸收;环丙沙星、地美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会影响镁的吸收,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会增加镁的排泄,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人也容易缺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18~64岁成人每天镁的推荐摄入量为330毫克。绿叶菜含镁最丰富,颜色越绿,含镁越多,其次是粗粮、坚果。建议每餐至少2/3的蔬菜应为深绿色蔬菜,每天至少一餐用糙米或多谷饭替代白米饭,下午可以吃点坚果作为零食。

左小霞提醒,部分绿叶菜中含有较高草酸,粗粮中含有植酸,都会影响镁的吸收,建议炒蔬菜前用沸水焯一下,烹饪粗粮前先浸泡一会。此外,上述新研究还提醒我们,女性应提高膳食质量,重视各类富含镁的食物摄入,均衡营养;南方居民、城市居民应增加全谷物摄入,避免食物过于精制;18~49岁居民、城市居民、西部居民应当调整膳食结构,适当减少肉类食物摄入。(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文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2022“健康中国E起来”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直播活动在京举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