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街道地处鼓楼区南端,是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辖区东至五一中路、于山东麓,西至白马路、白马河东侧,南沿东西河至海底路,北临道山路、澳门路、安泰河、津门路、鳌峰坊一线,现辖五一广场、于山、乌塔、乌山4个社区,办事处驻加洋路27号,辖区户籍总人口25231人。
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抓落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各项内容,安泰街道以“网格化”精细管理为抓手,聚焦数字赋能,探索“网格化+智慧化”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用“智慧网格”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双重网格”,双重保障
第一重网格:安泰街道初步将四个社区划分为四个大网格,并在每个网格配备3名专项网格员,负责做好日常文明创建工作及长效网格工作。第二重网格:在第一重网格的基础上,安泰街道积极组建“专项网格队伍”,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受检时,安泰街道及时启用专项网格工作模式,以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组织街道干部、党员群众、居民代表、热心骨干等下沉到网格中,将“触手”延伸至辖区的每个角落,形成“集成服务、马上就办”工作模式,切实帮助社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文明创建工作加固“双重保障”,加速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成效。
党建引领推动“红色网格”
安泰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网格划分基础上,以小区党支部为基础,推进“基层党建+红色网格”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枢纽作用,将物业公司、业委会、楼长及各领域优秀人才整合进兼职网格员队伍,逐步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网格支部建设全覆盖、网格信息收集全覆盖。不仅如此,网格员们还承担起信息收集员、文明督导员、问题解决员、工作联络员、一线监督员五大角色,为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厘米”。以此发挥党员的优势作用,充分利用宣传栏、LED等形式,广发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和谐邻里的文明社区新风尚。
“互联网+”赋予管理新智慧
在街道综治办巨幅显示屏墙,对辖区探头的监控画面进行实时监管,组成由“千里眼”加“智慧大脑”于一体的智慧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随着这幅“街区地图”的成型,利用“天眼”来发现街面秩序、线缆垂落、扬尘污染等情况,使城市处于实时、动态管理中。安泰街道形成以智能化手段支撑精细化管理模式,统筹协调,攻坚克难,通过积极巡查、采集、上报,反馈职能部门处置整改,确保每个问题、每件事项整改见成效,将文明创建中的各类城管问题一“网”打尽,有效提升文明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文明城市管理精细化。
“两专网格”全覆盖让整治无“死角”
为强化文明创建过程中,安泰街道以“网格化”精细管理为抓手,为四个网格分别配备了三个专职网格员,他们穿着蓝马甲,深入城区的大街小巷,协同社区开展文明创建的宣传工作,走访各个居民小区、沿街商铺发放文明手册,摆摊设点集中宣传讲解。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文明创建专属网格”队伍,他们由党员群众、居民代表、热心骨干等组成,解决了街居工作人员人手有限的问题,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各负其责、全域覆盖”,以老旧楼院、背街小巷集中整治为突破口,结合网格化工作中的网格员“一小时巡查制”机制,有效推动街道城区秩序规范有序,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和品位。
数字赋能,集成文明创建“智慧大脑”
同时,安泰街道依托“一线处置”机制、“鼓楼社区幸福通”随手拍功能、“E福州12345”诉求平台、鼓楼e治理手机客户端等大数据平台,采集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类问题。“两专网格”如同散落在每个网格里的“移动探头”,可以随时把发现的问题通过APP反馈管理平台,将问题作为案件及时上报至系统中的对应部门,再由相应部门在要求时限内将案件及时处置整改,排查私搭乱建、乱圈乱占等违法行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停车乱、老旧小区环境差等问题,及时响应、快速解决,以此建立“发现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考核评价、事件归档”六步闭环事务处理流程,达成“线下发现,线上呼叫”双线联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每一个处置流程都环环相扣,同时兼有“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扁平化管理机制,限制了办理时间,提高了城市问题的处置效率,为文明创建工作智慧赋能。
“网格化+智慧化”的治理模式,将“人、事、物”有效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一张网”管“一座城”,形成“天上有网络,地上有网格”的“天罗地网”式智慧化基层治理模式,让文明创建工作不留盲点。安泰街道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辖区居民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责编:屈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