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十岁的我要退休了。
我是淮安市烟草公司淮安分公司的一名客户经理,在烟草工作了近三十年,算是一名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奉献青春的老同志。今天,我的职业生涯将要结束,心中无甚欢喜也无多落寞,而是如释重负的满足感和丝丝不舍。
一转眼就过了三十年,三十年风风雨雨,无数个日日夜夜,我无悔无愧,我有始有终。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始终认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把党交代的任务办好、为群众作贡献,就是我的毕生事业。
练宽肩膀 扛得起责任
我出生于1962年,家住淮安区苏嘴镇大桥村,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村里当支部书记。90年代中期,我服从上级安排,转行来到烟草公司苏嘴基层网点,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从此就在烟草扎根下来,踏踏实实干起了客户服务的工作。那个时候三十出头,正值年轻力壮,干什么工作都充满激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
工作中有很多的场景让我难以释怀。1998年的夏天令人记忆深刻。那是我到烟草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淮安区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我家所在苏嘴镇地势比较低,打开门就是一片汪洋。为了保证我所负责的近百户农村客户正常经营,我提前计划好走访订烟的线路,每天带着收据和货单,趟着没过小腿的洪水,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村与村之间的小路上,坚持挨家挨户上门订烟,每天再赶回网点及时统计上报客户订单,确保每一个客户不缺货。虽然脚也泡肿了,脚背磨出了水泡,但看到所有零售户都保持正常营业的情景,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也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
练就本领 专心搞事业
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淮安分公司在车桥镇设立了基层服务站。公司考虑到我是一名党员、工作兢兢业业,便让我来车桥基层服务站当站长。如果当了站长,工资不多一分钱、离苏嘴的家还更远了,但我认为自己是一名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二话没说就搬着铺盖走进车桥基层服务站上任。车桥镇是历史重镇,车桥战役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一个大镇,辐射的零售户有1千多户,工作方式与内容也发生显著转变,工作量较以前当客户经理时明显增大。虽然工作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但我没有向困难和压力屈服,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迎接挑战。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帮助客户经理尽快适应快节奏的新工作模式,我选择长期住在服务点上,坚持利用工作之余走村串户,与片区零售客户拉家常、多交流,很快拉近了客我关系,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了条件。我主动承担了服务站的各项事务,学会了做饭,坚持给同事们准备午餐,让5名客户经理有更多的精力、更充足的时间服务零售客户,很快就打开了工作局面。车桥基层服务站渐渐出名,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和周围零售客户好评,市局把全市基层服务站建设现场会放在车桥基层服务站召开,让我介绍工作经验,省市局领导多次亲临车桥基层服务站视察指导,让我感受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记忆就像一幕幕电影画面,它们清晰的可见细节,又重叠着填满心口。我的半辈子,与烟草公司的成长历程紧紧相印,变迁随时而动,成长应运而生。现在,我将离开车桥,将离开工作近三十年的淮安烟草,心中的不舍之情愈发浓重。
回顾自己从青年进入烟草工作直至退休,为烟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在工作中,身边一批批年轻同事成长为淮安烟草的骨干成员,我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天下终是年轻人的天下,退出烟草舞台不可避免,无非早晚之别。我光荣退休在岗位上,像一名退伍的战士,像一名老去的兵,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感恩自己的工作,更珍惜弥足珍贵的同事之谊。
说实话,60岁的我并不觉得自己老了,我的腰板依然笔直,我的赤子之心依旧火热。也许岁月让我容颜苍老,但时光抹不去我刚正的精神面貌、敢闯敢试的斗志和奋发的昂扬状态。
在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即将与烟草惜别的老同志,由衷地祝福烟草事业能够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淮安市烟草公司淮安分公司 罗曼曼)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