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在居民小区。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清平街道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居民小区延伸,探索小区治理新路子,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党员联建,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找党员”抓骨干,激活党的肌体细胞。对小区内党员进行系统摸排,开展“亮身份、比贡献、争先锋、树形象”活动,共挂牌共产党员户13户;在党员队伍中挖掘小区能人、热心居民,让他们成为小区的骨干力量。
自治联创,突出居民主体。通过“建组织”抓覆盖,延伸党的“神经末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小区改造中设立项目党支部,改造完成后成立小区党支部,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共产党员户”的五级组织架构。共产党员户上门走访居民群众,贯通社情民意传递的“末梢神经”,将组织建设贯穿小区整个改造过程及后续治理,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大事小情”,打通小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三方联办,推动多元参与。通过“优机制”抓统筹,搭建协商共治平台。建立“邻里议事组”,实行社区党支部、邻里议事组、小区业委协商共治机制,制定议事制度和流程,共同研究解决居民停车、小区绿化、管网改造等与居民利益相关的重难点问题,将协商通过事项在议事公开栏、小区明白栏进行“双公开”,增强小区协商共治透明度。
志愿联帮,聚焦供需对接。通过“聚合力”抓服务,开展精细精准服务。建立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确保小区事情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发挥党建整体效应,推动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等服务资源进小区,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周五开展小区环境卫生大清理行动,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将党组织政治功能融入服务中,让党建工作更接地气。
服务联动,着眼精准高效。通过“植文化”抓品牌,彰显小区文化特色。成立小区党群微家,立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开展党员活动。建立“红号角”读书角,开展“国学熏陶活动”,联合共建单位理事厅街小学的老师进行剪纸、围棋、书法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推广楼栋文化,借助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形成了邻里互助、和睦团结的新风尚文化。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