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金黄稻浪,向袁老述说桂林灌阳丰年

2022-08-19 14:47:35   

 

金秋时节忙丰收,灌阳水稻已经陆续进入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稻田成片铺开,形成一幅美妙的丰收画卷。连日来,灌阳水稻种植户利用天气晴好时机,忙于水稻收割,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劳动场景。

金黄的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稻米的清香迎面扑来,处处飘散着丰收的味道。

在黄关镇联德村神农稻博园,连片的超级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下低垂着头,水稻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欢腾地“吞吐”着金灿灿的稻穗,收割机切割、脱粒、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不一会儿,稻田就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水稻秸秆,农户们则将金黄色的稻谷打包拉回家中晾晒。

近年来,灌阳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区、市农村工作决策部署,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钱粮并举、效益优先”的原则,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发展”的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神农稻博园超级稻核心示范区为依托,积极打造黄关镇水稻产业强镇项目。并严格落实稳定粮食生产各项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推进“稻+稻+肥”“稻+鱼”“稻+菜”“稻+甲鱼”“ 稻+鸭”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提高种粮效益。

灌阳连续12年作为袁隆平院士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通过持续深化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合作,聘请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袁定阳博士为灌阳县科研顾问,充分发挥袁隆平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并大力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全面推动“退果还粮”以及撂荒地治理工作,完成“退果还粮”6200多亩,撂荒地治理1078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罗融检 汪家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桂林灵川:苦瓜种出“甜日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