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蚌埠:持续高温,农业生产用水如何保障?

2022-08-19 16:33:53    人民网-安徽频道

进入8月以来,蚌埠市“高烧”不退。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让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秋粮等在地农作物面临“考验”。

高温对秋粮生产影响有多大?旱情如何?抗旱情况怎么样?眼下,蚌埠市应急、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各县区已紧急行动,一场抗旱保粮攻坚战正在进行。

8月有多热?

这个夏天,“高温”绝对是成了蚌埠热词。来自蚌埠市气象台信息显示,8月1日至14日蚌埠市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平均气温31.8℃,较常年同期偏高3.4℃;平均最高气温36.6℃,较常年同期偏高4.1℃;平均最低气温27.6℃,较常年同期偏高2.3℃;高温日数1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9天。7月下旬以来,蚌埠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2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9%。

打开手机天气预报,一连串37℃、38℃的高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火热。高温天气下,农田土壤失墒快,影响已播种作物的生长发育。8月10日17时,省防指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涉及蚌埠市。经组织会商研判,蚌埠市防指决定于8月11日9时启动蚌埠市抗旱IV级应急响应。

旱情之下,城乡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水源保障形势趋于严峻。8月12日,蚌埠市水利局根据《蚌埠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决定自当日8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对秋粮影响几何?

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秋季农作物造成了威胁。来自蚌埠市农业农村局数字显示,截至8月17日,全市受灾面积17.23万亩,其中水稻2.31万亩、玉米10.115万亩、大豆3.945万亩、果菜茶0.86万亩;全市成灾面积3.69万亩;高温热害面积34万亩。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玉米和水稻是秋粮的主要作物。采访中蚌埠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说,秋粮作物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玉米拔节期65%-80%、玉米抽雄灌浆期70%-95%、大豆花芽分化期75%-85%。当前,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大豆处于开花期……玉米、大豆等主要在地粮食作物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需水量大,对温度敏感。

“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蓄水、墒情、旱情监测,加密会商,积极做好水源调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高温热害,确保在地作物正常生长,打好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赵天聪说。

令人担心的是,自7月底开始,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由于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造成部分玉米花粉败育、雌雄穗发育不协调,直接影响授粉结实率。

持续的干旱天气给秋粮作物生长和蔬菜生产带来严峻考验。蚌埠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水利部门印发《关于做好高温天气蓄水补水抗旱的通知》,对全市抗旱保苗作出安排,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落实,将高温热害预防和应对工作作为当前秋粮生产和水利工作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实。

如何降低对秋粮生产的影响?

“高温天气持续,庄稼不浇水就干死了,现在开闸放水正好给庄稼降降温。”8月12日一大早,五河县大新镇新南村村民刘旭升就在田间抽水抗旱。由于近半个月都没有雨水,地头排水沟的水基本用光,灌溉用水需要从防洪排涝的大沟里抽过来灌溉。

在朱顶镇,1个中型水库,9个小微型水库全部开闸放水,50余个山塘水库全部投入抗旱储备使用,为夺取秋季农作物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场围绕抗旱保粮的攻坚战正在进行,各部门齐心协力,蚌埠市应急、水利、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旱情调研,蚌埠市农业农村局组成3个督导组,对全市各县区开展督导。8月16日凌晨开始蚌埠市普遍迎来降雨,蚌埠市气象部门及时跟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火箭弹20枚,尽可能最大程度缓解旱情。

截至8月17日,全市共安排专项资金781万元,用于支持农业抗旱保苗,投入各类灌溉机械8802台次,抗旱灌溉面积165.47万亩。

“做好高温热害预防和应对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事关粮食安全大局。”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农业部门已着手进行分类指导,印发了《关于印发秋粮作物高温热害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秋粮作物“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2022年夏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那么,如何降低高温天气对秋粮生产的影响?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表示,一是要关注雨情,及时灌溉,以水调温。其次还要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增强作物抗逆性,补充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营养。三要适时追肥,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水稻应及时追施穗肥,可视苗情及前期追肥情况每亩追施尿素3kg-5kg、氯化钾4kg左右,加强在地作物的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抗旱工作事关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关乎‘国之大者’,水利部门要像抓防汛一样抓抗旱。”蚌埠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负责人如是说。

连日来,蚌埠市水利部门统筹运用“蓄、调、提、引”四字诀,为城乡供水、农业灌溉等做好水源保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规定上限蓄水位控制闸坝、河道、湖泊、水库等尽可能多蓄水,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最大限度保障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据统计,全市河湖库已蓄水约4亿立方米,基本满足抗旱水源需求。水利部门还主动协调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开启何巷闸向怀洪新河补水,6月份以来补水约1亿立方米,同时加强全市水源工程间连通互济和灌溉泵站管理,充分发挥泵站功能,科学指导,防止跑冒滴漏和浪费水源现象,提高水源利用效率。

据各县土肥站8月16日土壤墒情监测点取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蚌埠市大部分农田土壤墒情适宜,少部分0-20cm农田土壤墒情不足。8月16日以来,蚌埠市出现小到中雨过程,虽然降雨量分布不均,但五河县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20mm以上,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杨露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岗位培训见实效 规范执法练精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