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水泊寺街道以“暖‘新’暖情,聚力同行”为理念,以“思想加油站、便民服务站、学习提升站、民情前哨站”四大功能为定位,通过“凝聚圈、有氧圈、充电圈、幸福圈”四圈融合方式,引导新就业群体共同绘就同心、筑梦初心、拥抱暖心。
思想加油站,共绘党建引领“凝聚圈”
组织全街力量摸排出25个快递站点、170余名快递小哥,2个外卖站点、180多名骑手,形成新就业群体台账。同时,按照工作地归属范围,将已报到小哥适配到全街各社区中,纳入网格管理,引导小哥融入基层治理。按照“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基本思路,针对辖区内快递外卖等群体党员数少、流动性大的客观实际,找准新业态党建工作的着力点,街道自编《党建标准化指导手册》,安排党建指导员对新就业群体进行“一对一”党建知识宣传,定期进行沟通、联系、指导,就近就便开展党的工作;同步在新就业群体中开展工会、共青团工作,让骑手能够感受组织的温暖。
创新开展“六个ー”行动,即完善一张新就业群体职工情况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制作一张服务联络表,整合服务圈信息,提供联盟商家地址及服务项目;提供一套服务设施,统一张贴“小哥驿站”和“小哥爱心角”服务标识;指派一名党建指导员,定期联系沟通指导;收集一张“微心愿”清单,让新就业群体的诉求“能实现”;组建一个微信群,公布服务项目,收集民情,确保新就业群体“找得到、能参与”。
便民服务站,共筑精品服务“有氧圈”
打造“小哥驿站+小哥爱心角”双服务阵地,在太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小哥驿站”总站,设置“休息区、阅览区、会议区”3大区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桌椅、饮水器、微波炉、冰箱、应急药品、无线网络、手机充电器、摩托车充气筒、雨伞雨衣等基础服务,并为其提供“红色书吧”、开会场地和投影仪、显示屏等特色服务。组织辖区内50余家商户及临街店铺加入助“新”服务圈队伍,设置“小哥爱心角”,有效整合资源,在空间布局、硬件设施、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开展清凉夏日送绿豆汤、爱心义诊、小哥微心愿等特色关爱活动,为新就业群体发放暖“新”大礼包,拉近小哥和街道社区的距离,营造了良好的共建氛围。
学习提升站,共谱净化心灵“充电圈”
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空闲时间便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叠加服务功能,设立暖“新”学堂。太和社区“城市书房”是大同市图书馆分馆,可实现书籍通借通还,新就业群体可在驿站免费读书,还可以用借阅卡借阅图书,一定程度上为有需要的小哥节省了时间。依托社区“青年之家”阵地,邀请团市委讲师团讲师开展专场读书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到现场听课,并定期举办情景党课、观看红色电影、义诊等活动和关爱服务,定向提供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政策解读等服务,为新就业群体进行心灵“充电”。
民情前哨站,共创善治有我“幸福圈”
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示范作用,带动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弘扬群体正能量,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新就业群体在报到时认领社区值守员、义务宣传员、文明监督员、民意收集员、安全巡查员、矛盾调解员、助老服务员“七大员”身份角色,以“随手拍”等形式向街道社区进行反映报告,街道社区按照积分管理办法对新就业群体进行积分,并同步建立志愿服务台账和积分台账,带动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弘扬群体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