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市在林相改造过程中大力推进“四化”(即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
该市结合重点区域山体现状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际,重点从“山上提升增彩,山下美化增效”两个方面全力推进森林“四化”工作。
在山上,抓森林质量提升,构筑生态屏障。该市对主要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山体、重要景区山体等重要区域,融入森林景观设计理念,按照结构调整、品种优化、增彩增色、提升景观效果的建设思路,采取“三项措施”开展工作。一是更新改造。对病虫害严重、植株稀疏林地以及部分采伐迹地,用杜鹃、樱花、红枫、闽楠等观花、观叶彩色树种和珍贵阔叶树进行重新造林,2019年以来,共完成森林“四化”更新或新造0.81万亩,栽植各类彩色树种和珍贵阔叶树40余万株;二是补植补造。对重要区域的低产低效林及缺乏色彩的林地或林带,因地制宜插补彩色树种和珍贵阔叶树,以乔灌花果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景观生态林,使得林相具有树种、层次、形态、色彩和季节变化。2019年以来,该市共完成森林“四化”补植补造0.41万亩,补植各类彩色树种和珍贵阔叶树10余万株;三是抚育改造。对重要区域部分色彩及林相较好的林地及部分新造森林“四化”的中幼龄林分,采取抚育技术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密度、结构和生长空间,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生长率,进一步提升森林景观。2019年以来,该市共完成森林“四化”抚育改造0.28万亩。
在山下,抓乡村绿化美化,促进增收致富。该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大力实施秀美乡村建设。一是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大力推进村(镇)旁绿化、宅旁绿化、路旁绿化、田旁绿化、河渠旁绿化,栽植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桂花、茶花、红叶石楠、果树等观花观叶观果树种。2019年以来,该市高标准实施完成森林村庄建设46个,实施完成乡村森林公园建设18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6个,省级森林乡村74个,全市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推进富民产业发展。推进积极发展优质油茶、花卉苗木、森林药材、森林蔬菜、林果等富民产业。2019年以来,该市共栽植各类经济林面积超过2万余亩,品种20余个;积极利用林下空间,开展林下养殖。截至目前,该市林下养殖利用总面积达1.16万亩,鸡鸭鹅等林下养殖量达到了106万羽,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得利、社会增绿得益、政府增效得绿”的多赢目标;三是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结合森林“四化”建设大力推进森林景观改造,高标准打造了一批森林观光点、湿地体验点。截至目前,该市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达到了5.13万亩,建有与森林旅游相关的农家乐(林家乐)128个,梅岭景区茶园山生态实验林场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新建溪霞怪石岭景区、佐家寨现代农业示范园等9个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市森林、湿地旅游年接待人数达1800万人次。(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