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你看不见的微生物 正成为污水治理生力军

2022-02-17 15:07:17    科技日报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城乡污水,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还可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的回收利用等。目前微生物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解决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

水是社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随着城市化发展、工业化推进,越来越多不易去除的污染物质进入自然水环境,对水质造成影响,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长期实践证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有水中污染物的去除需求,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有效处理技术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微生物处理技术凭借其污染物治理效果好、优势菌种富集率高、微生物活性高、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经济成本低以及可重复利用等优势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够“吃污”的微生物,在污水处理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微生物技术处理城乡污水优势明显

水的污染,通常指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质恶化以及水使用价值的降低,其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固体废弃物、需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物质、酸、碱和石油类物质等化学物质。

目前,传统污水处理,或通过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浮力浮上、离心力分离、磁力分离等物理方法对不溶态污染物进行分离,或通过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化学方法让污染物发生转化。此外,还可通过利用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蒸发法、冷冻法等对水中的溶解态污染物进行分离。

但这些传统方法中,利用物理方法进行污水治理的处理厂,通常占地面积大,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化学方法运行成本高,需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易产生二次污染。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城乡污水,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还可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的回收利用等。长期从事生物工程和环境治理研究的内蒙古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美霞说,目前微生物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解决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

小小微生物“实战”建奇功

虎年新春,贵州威宁草海雪后初晴,数百只黑颈鹤在湖面翩翩起舞,成群灰雁时而低鸣翱翔,时而在水中游憩,白鹭在岸边踱步捕食,引得路人驻足观赏,拍照录像。威宁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淡水湖,也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过去几十年间,随着人口增多、人类活动频繁,威宁草海一度濒临消失,水体富营养化突出。

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率领的团队,攻克了国际上生物脱氮研究领域长期无法逾越的难题,巧用微生物脱氮技术,让草海重获新生。同时,周少奇团队还把新技术与工程化应用推广到城市污水、炼油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农村污水等领域,治污效果显著。

2016年,长沙高新区肖河、雷锋河黑臭水体引人诟病。湖南三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水体微生物活化系统,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里,便消除了肖河的黑臭问题,让微生物技术名声大噪。“我们通过有效激活水体微生物,使之不断大量繁殖,以重组、完善和优化水体微生物生态系统,促使水体恢复自净能力。”该公司的易境博士介绍说。

无独有偶,在上海市杨浦区长海新村西湖园,被大片蓝藻覆盖的水塘中,浊绿的脏水变成了鱼儿畅游其间的清流,湖水水质也从劣五类变为二、三类。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同济大学环境新技术团队研发的创新技术——水体微生物活化系统。这一技术也应用于云南滇池东岸30万平方米的海东湿地生态修复净化工程。

2021年我国推出了多项涉及污水处理的政策,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年处理量得以提升,工业污水处理投资增加。目前,随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国内一批生物环境治理企业的兴起,微生物污水处理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赵汉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最新研究揭示 天敌昆虫定位害虫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我科学家破解小麦 遗传转化中基因型依赖难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