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为时代楷模立传

——读长篇报告文学《农民院士》

范咏戈    2022-03-31 14:19:36   

《农民院士》

 

李春雷作为一位活跃在报告文学创作一线的著名作家,一直以对现实的持续关注,对现实题材的拓土开疆,以注重报告文学的文学书写为其作品显著特色。不论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钢》还是《木棉花开》《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以及反映抗震、抗疫的作品,都显现出准确把握时代命题与文学命题关系,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高度自觉。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一发表即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情。近作《农民院士》是又一部提振时代精神的力作。

《农民院士》中的主人公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作者却偏爱称他为“农民院士”。这一称谓对于一位国宝级专家是高了还是低了?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无比崇高。这个称呼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朱有勇当过农民,曾有农民的身份;二是他立志终生为民,以自己的知识换来农村、农业的发展,换来农民的富裕。他本来有机会留在国外,也当过大学校长,但“农民院士”他不想当舒服官儿,拒绝“办公室—实验室—家”三点一线的生活。国家有一批这样的院士是国之大幸。像水稻繁育专家袁隆平院士,也是常年扑在实验田里,从外貌到服饰都像个农民。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布衣院士,他们是人民需要的院士。朱有勇院士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此书对时代主题的成功提炼。

朱有勇院士是报告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位崭新的传主。常年在澜沧江边乡村帮助少数民族脱贫,但他既代表中国工程院扶贫,站位就更高,考虑就更长远。比如如何利用科技发展当地产业?贫困地区没有自己的产业,仅靠“输血”是没有办法奔小康的。尽管困难重重,朱院士还是打了几个漂亮的“战役”:先选定种植冬季马铃薯,试种植成功后打消了乡民们的疑虑。收获季节评选“薯王”时,下允村的卫金成赶几十里山路来到蒿枝坝,以单枚1.95公斤夺冠并获朱院士5000元奖励,一下子调动起乡民的积极性。接下来朱院士又带领团队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三七。三七是名贵的中药材,但人工种植的难度非常大。朱院士以专业精神、科学态度和团队方式攻下了这个难题。他不仅无偿转让技术,还广收学员,开办“黄埔一期、二期”人员培训班,让农民自己也掌握了种植技术——时代楷模是这样炼成的。书中一个个一家家生动的乡民靠院士带来的高科技产业走上小康之路的例子,使《农民院士》具有题材说服力,也成为扶贫题材作品中别开生面的一部。

《农民院士》作为一部科技题材作品,传主又是一位科技院士,因此很注意融通进科技知识,书的科技感很强,这也应是科技报告文学应有的品相。写朱院士,不论是在平坝乡扶贫,教乡民冬季怎么种马铃薯,还是在大山里推广示范“林下三七”写得都很细。比如手把手教张六金削洋芋种的芽口,教他们“每株种20—25厘米深,距离40厘米,起垄不能太密,大约在1.2米,每亩的株数最好是4667株……”而伺弄娇贵的三七更是细到如何熟土,如何掌握温湿度,如何防治病虫害等。这些都离不开作者深入的采访和融入到科技知识中。报告文学从新时期以来就有这个传统。《哥德巴赫猜想》一开头就讲“数论”,用平易的语言,一般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讲清哥德巴赫猜想为什么在数学领域是顶峰,只有这样写,才能够把陈景润这个人物写得精彩。

《农民院士》写出了李春雷的风格:文学性强,好读易懂。作品在谋篇布局上下了功夫。以芦笙恋歌哭声始,到芦笙恋歌笑声终。全书18章,写朱有勇院士一步步从一个农村娃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大处立意,细处落墨,作品中不乏闲笔和花絮,如拉祜族的善歌善舞,院士搞洋芋直播推销,这些闲笔其实并不闲,它营造了院士工作的特有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作品中也不乏作者的主观镜头,夹叙夹议的叙事都拉近着读者和“农民院士”的距离。因此可以说,《农民院士》是凸显了报告文学特有叙事魅力的一部佳构。

(作者:《文艺报》原总编辑、文学评论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勃观测到极为遥远的“晨星”,质量超过太阳的50倍
下一篇:让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