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蜀地雪“热”:春节假期冰雪运动游持续火爆

袁秋岳    2022-02-08 17:40:16    新华网

北京冬奥会与虎年春节相遇,民众对冰雪的热情和向往持续高涨。今年春节7天假,在鲜少见雪的南方城市成都,冰雪运动游持续火爆,并呈现专业度上升、参与低龄化等新特点,继续助力假日文旅消费复苏。

从“小白”到行家 滑雪爱好者剧增

“过去玩高级道的人特别少,现在节假日高级道排起了‘长龙’,单板每天一大早就租完了。”西岭雪山景区市场负责人吴凌楠感受到,近年来业余滑雪爱好者数量急剧上升,专业度也越来越高。

西岭雪山滑雪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游客大多来自成都及周边区县,也有不少来自东南沿海地区。春节假期,西岭雪山景区接待游客7.65万人次,同比增长41.31%。

吴凌楠介绍,南方少雪,游客普遍对冰雪不熟悉,过去更多的是体验雪上娱乐项目。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滑雪场加强普及,还推出“免费滑雪教学”。西岭雪山每年参与滑雪项目的近20万人中,不少游客都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了基本的滑雪要领。

同时,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发烧友”需求,西岭雪山滑雪场近来还增设了大跳台、旗门等挑战性更大的滑雪场景,并计划采购更多的单板滑雪器具。

“滑雪仿佛能让人类无限接近飞翔。”成都滑雪爱好者罗一2020年冬天第一次接触滑雪,此后便爱上了这项运动。今年春节,他选择了和朋友去距离成都三四个小时车程的太子岭滑雪场过年。

“春节最大的收获是单板‘前刃推坡’和‘换刃’都练习得更流畅了。”罗一戏称自己是“以实际行动喜迎冬奥会”,并希望“冬奥会能继续促进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

萌娃上雪道 冰雪运动从娃娃抓起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大屏播放的萌娃滑雪画面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春节期间,穿着可爱滑雪服、脚踏双板甚至单板的小娃娃在各滑雪场中已不少见,成为一道道萌化人心的风景线。

今年冬天,西岭雪山滑雪场开展了约20期针对5岁以上小朋友的滑雪冬令营,参与总人数超过1000人。“几乎期期爆满,很多报名3天短期营的,学完直接延长到5天或者7天。”吴凌楠说。

同样火爆的还有室内滑雪场。成都融创雪世界春节期间举办了滑雪挑战赛和亲子双板接力赛等全民冰雪运动赛事,小朋友们“嗨翻”全场。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当日,融创雪世界接待游客0.9万人次,较上日环比再度增长14.6%。

除了滑雪,针对4岁至12岁儿童的滑冰、冰球和轮滑冰球等运动项目也深受家长青睐。春节假期,成都商场里的室内滑冰场也成为亲子活动优选。

“现在年轻家长‘更放得开’,也切实感受到冰雪运动让孩子更勇敢、更自信。”轮滑冰球全职教练郑权说,参与冰雪相关运动的小朋友逐年增多,他教过的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多。

带动链条产业 助力文旅复苏

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带动了周边温泉、餐饮住宿的持续火爆。春节期间,西岭雪山脚下的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区一房难求。据成都市文广旅局介绍,2月4日该旅游区接待游客1.4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66%。

虎年春节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10条“筑梦冰雪·相伴冬奥”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冬日烟火·南国雪乡”精品线路中,成都作为冰雪旅游精品主要节点入围,成都融创雪世界、西岭雪山滑雪场成为沿线冰雪旅游点。

记者从成都市文广旅局获悉,冰雪运动早已成为成都旅游发展关键词,冰雪游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方式。根据携程统计的今年春节订单数据,成都位列预定飞行最热城市第四。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冰雪旅游正在形成空间新格局。其中,中西部冰雪休闲旅游带蕴含着到2025年实现5000万冰雪旅游人次、1000亿元收入的市场潜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春节期间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超21亿元
下一篇:首届冬奥会在这里举办,那年它还不叫“冬奥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