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福地龙龟洞

罗锦生    2022-03-21 12:51:35   

老家沙县虬江街道田坑村的“官竹窠”自然村坐落在“大钟山”脚下,此山是附近几个村庄的最高山。“龙龟洞”就藏在山谷中。

行至村公路尽头,沿着左侧一条绿荫小径前行,惊起几声狗吠,抛开几户人家,走过一千余米后,便闻到潺潺流水声,龙龟洞到了。洞口的四周竹树环合,春夏山花芬芳,秋冬野果飘香。四时风景不同,常往常新。

洞口仅容一人侧身通,入洞即宽绰,人可昂首阔步自如行走,前行约五十步,豁然开朗,便达一可容纳数百人的平阔大厅。

大厅的穹顶和石壁上挂满了造型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如从天而降的柱子,直直地朝下探伸着;有的似破土而出的竹笋,正徐缓地伸展着稚嫩的笋衣;有的像在趴在石头上安然入梦的海螺,厚厚的壳盖着,一动也不动.......

最神奇的地方是在右壁,其中间一人高处有一小孔,传说有灾难降临时,村民们便躲入洞中,此时的小孔每日就会流出白花花的大米,每次流到够人们吃饱才止住。我们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福地,外村人无不羡慕,盛赞我们村民很有福气。后来,周边村庄的村民避难也往“龙龟洞”里跑,成了大家的洞天福地。

一次,一个外村村民想,何不把小孔凿成大孔,流出的米又快又多,屯起来,避过灾难后也不用劳动了。于是趁人不备将孔凿大了。结果惹怒了掌管小孔的神仙,从此这个孔就再也不流出米了。

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因此小时候我们上山砍柴时为了兼能到洞里玩,心甘情愿地不辞劳苦,从羊肠小道翻山越岭跑到大钟山,在洞里玩够了再去砍柴。

置身其中,清凌凌的泉水在脚底下潺潺流淌,仿佛在述说着什么似的。我们却无心去领会这轻柔的低声细语,任它一路奔流而下进入家家户户的水缸里。

每次,我们总伫立在这个满是传说的小孔前,希望我们幼小而虔诚的心灵能使神仙回心转意,让神迹重新出现。尽管一次失望而归,但心中的希冀却从未湮灭。

这个搬不走的龙龟洞,成为我们荣耀的固定资产,引得邻村孩子们的无比羡慕,让我们心生无限的自豪感。我们到外村走亲戚的时候,就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龙龟洞里头精美的景致和神秘的传说。然后,热情地邀请他们到龙龟洞去玩。

他们到龙龟洞一游,感到无限荣耀,好比如今乘坐神舟飞船到外太空遨游了一趟似的,兴高采烈。

到了县里上中学时,城里的同学条件优越。刚开始,在他们面前心生自卑。但你有丰厚物质,我有龙龟洞的无限美景和神奇故事,城乡的隔阂差距因此消融填平。

同学们对龙龟洞无比向往。于是,假期带着他们到龙龟洞野炊。

锅、碗、瓢、盆在洞口摆开。万事俱备,多么希望孔中能流些米出来,让我们共同见证。于祈盼和不甘中,将从密林里抱来的枯枝塞进石头垒起的“灶膛”,从洞中小涧里舀起清甜的泉水,淘米洗菜。场景如氏族社会般淳朴自然,和谐亲切,成为人生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随后的神州大地,发展进入快车道,各种现代资源不断往城镇集中。人流亦是往城镇里涌去。时代之风也吹到了僻静的“官竹窼”。逐渐,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黑瓦白墙。

跑不动的龙龟洞,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像一位失去玩伴的孩童,孤零零的。只有偶尔风吹草木叶的沙沙声和鸟兽的鸣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荡。

龙龟洞如此的境地还算是幸运的,多少洞因里头富含石灰质招来毁灭的横祸。好在新时代的人们及时警醒,这种乱象随之被止停。

龙龟洞幸运我们也幸运,不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每次我回到老宅,从水缸舀起自龙龟洞流出来的甘甜泉水,一口入喉,被外面世界创下的所有伤口瞬即治愈。此刻,自然就会想起龙龟洞里的传说。

如今当然明白,龙龟洞的传说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幸福的真谛:知足是幸福,温饱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勤劳是幸福......这更是一个明确方向,指引着我们奋发去追福造福。因此,龙龟洞不仅是我们的美好时光记忆,也是我们的精神圣地,幸福的源泉。(作者工作单位:福建省公安厅国保总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老界岭2022春季开山节启幕
下一篇:“蜀风+时尚” 春熙老街秀出高颜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