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浙江余杭林长制改革为绿色发展增“四力”

张科 陆尤尤 陈一霖    2022-08-30 17:41:56    中国绿色时报

山间草木茂盛,稻田水色天光,古人描摹的田园美景,在如今的余杭处处可见。

余杭区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浙江省产业集聚、人才汇集的经济活跃地区,传统与现代交融,良好生态与高速发展相得益彰。

近年来,余杭区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夯本固基、守正创新,“四力”齐发,书写着山水统治、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管护模式 保障源头管护力

今年6月,余杭区政府落实资金410万元,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建立浙江省首支森林资源综合巡查队伍,推动探索巡林队伍市场化改革。

7月初以来,40名队员通过巡查,发现疑似问题33个、违法线索3条,发布全区森林资源综合巡查一周动态2期,每周抄送区政府和各镇街,区级林长审阅批示,下达整改任务,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实现闭环管理。巡查队管护模式已成为全区林长管林护林的有力手段。

队伍年轻化、巡护专业化、技术信息化是这支巡查队伍的最大特色。下一步,余杭区将充分发挥157名镇街护林员的作用,进一步谋划护林员市场化转型,从源头实现网格化管理,确保管护无死角、无漏洞。

“林长到村” 增强工作推动力

余杭区坚持党政负责、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全域治理原则,以“责任、问题、任务”三张清单为目标导向,督促林长履职尽责。

目前,全区已公布区级林长39名,明确责任到村;全区共设立三级林长407名、林区警长57名、护林员197名。检察院、综合执法局等部门所辖林区的172个行政村,村村有林长(区级),事事有回应。推广“林长+警长+部门+护林员”模式,实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格局。

今年上半年,余杭区级林长累计巡林46次,推动解决北湖综合保护工程政策资金保障等重大问题6项,交办涉林案件11起,销号率达100%。

数字化赋能 提升问题导向力

鸬鸟镇是余杭区西部林业重镇,全镇林地面积近9亩,森林覆盖率达89%,其中省级公益林21462亩、区级保护林58618亩。

以往,每到对村民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时,林业干部祝锦鹏就十分苦恼。今年,通过“智慧林长”系统的公益林模块,核对信息后轻点鼠标,即可将补偿资金迅速准确地发放到村民账户。作为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应用的试点,余杭区以数字化牵引林业现代化变革,将“智慧林长”管理平台建设纳入区数字化改革重点项目,提供资金400万元,采用5G、AI、无人机、热成像、全景监控、实时图传等智能手段,构建“天地人一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一张网管人员、一张图管资源、一个库管事情、一平台管应用、一张表管考核“一管到底”的森林资源治理体系,有效提高了林长制管理的科学化、即时化、精细化水平。

聚力产业转型 林农致富添活力

今年6月,《杭州市余杭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细则》出台,其中包括竹材分解点、毛竹材定向收购、“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等八大利好举措,助力竹产业转型向“深水区”挺进。

余杭区各级林长、协同部门齐力推进“竹八条”新政落地生效。今年,目标建设竹材分解点3个、“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8个,开展竹林抚育1500亩,综合利用竹林剩余物1500吨,预计可惠及林企50家以上、林农1000人以上。

近年来,余杭区围绕“做强二产、带动一产、助力三产”,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全区持续发力,深耕林产业绿色发展。“毛竹之乡”百丈镇聚焦碳排放和竹林碳汇,在绿色低碳环保领域进行一系列探索,先后与市余杭供电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全域电力能源托管新模式:与浙江农林大学签订项目开发协议,探索竹林碳汇增量的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储碳量的市场交易。通过试点合作,百丈镇现已建设林下经济基地400余亩、竹产业提升示范基地298亩、毛竹现代园区1个,项目流转毛竹林6000余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造林2000多万亩
下一篇:陕西潼关黄河湿地舒展生态画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