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云南乡土树种性状优越需大力推广

柏斌    2022-09-08 17:44:42    中国绿色时报

云南特色乡土树种马缨花

 

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及较高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是非常契合城乡科学绿化理念的重要树种。

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全球公认的“植物王国”,仅可供观赏的植物就达2500种,其中特色乡土树种达330种。

云南省委政研室和云南省林草局联合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除滇润楠、滇朴、云南樟、云南樱花等树种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外,大部分优秀乡土树种并未得到开发利用。苗圃生产的苗木大部分由省外调入,城镇绿化中的外来苗木占比超过70%。

云南省林草局林业草原改革与产业发展处处长查贵生介绍,云南很多苗企苗农以从省外调入苗源、培养成商品苗后出手的转销型经营为主。省外苗木的大量调入,挤占了云南乡土树种发展应用空间,从而导致云南苗企苗农培育乡土树种的意愿和信心不足。

“云南乡土树种特色、优势明显,但目前的苗木生产却处于资源优、存量小、有样品无产品的尴尬局面。这与云南植物王国的美誉极不相称。”查贵生说。

昆明宜良县曹声贤自1989年就从引种小叶樟开始,致力于云南乡土树种的引种、试种,先后从云南各地引种约200个乡土树种,筛选出滇润楠、云南七叶树、肋果茶等20多个乡土树种并批量培植。

曹声贤表示,大量省外苗木挤占了云南乡土树种的发展应用空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又无可奈何。省外土地租金、生产成本低,因此凭借明显的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宜良县的山地租金每年每亩已达4000元左右,培植乡土树种周期长、成本高。以滇润楠为例,从播种到米径5厘米的商品苗,至少要5年时间,云南卫矛等则需8年。云南乡土树种的生产和应用裹足不前。

宜良乙方园艺有限公司是宜良最大的精品乔、灌木生产基地。目前米径8—30厘米容器苗在地存量达4万株左右,其中香樟占据半壁江山,其他树种主要是球花石楠、滇润楠、肋果茶、小果冬青、四照花等10余个乡土树种。

公司董事长张永静说,目前米径5厘米切干香樟从省外调入的落地价每株35元左右,培育近一年,冠幅达到7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而在宜良从播种到培育成同样规格的香樟,大约需要四五年,而米径5厘米香樟在宜良县出圃价每株大约70元。因此,苗企苗农从播种育苗香樟,利润微薄,甚至亏本。

正是由于培育乡土树种的苗企苗农无利可图,因此种植规模萎缩,苗木存量少,无法满足客户的批量采购需求,为省外苗木涌入云南创造了有利的商机。“目前,宜良县乡土树种种植面积比高峰时期至少萎缩了30%。”曹声贤说。

长期以来,园林设计师缺乏参展参会、参观考察苗木生产基地的机会,因此缺乏对苗木生产品种、规格、苗源的认知和了解。特别是入行时间较短的年轻设计师,设计的植物素材大多来自教科书或网络,而教科书本身就滞后于现实,理论与实际脱节,因此认知度低也是制约云南乡土树种开发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让云南乡土树种由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联合调研组提出了三条突围之路。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要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制定云南乡土树种名录,打造面向全国的云南苗木品牌。林草、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要指导各地“适地适树”。通过近3年乡土适生植物应用面积占新建、改建绿地面积的比例大于80%的实施,提振苗企苗农信心,拓展乡土树种市场空间。

二是通过产研融合,及时推广乡土树种的引种、繁育驯化技术、成果,加快培育川滇三角枫、滇合欢、多花含笑、红花木莲、流苏树、小果冬青等乡土树种,推动兼具生态适应性、观赏赏性和生态功能性的乡土树种走向市场。利用国有林场、林区资源建设特色乡土树种保障性苗圃基地,抓实乡土苗木种质资源保护。

三是整合行业优势。充分发挥云南观赏苗木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宣传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市场信息,减少跟风种植造成同质竞争及粗放苗积压等问题。以昆明、红河等为重点建设特色乡土苗木繁育、生产、交易示范区,精品化培育特色主导产品,整体提升苗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下一篇:川渝合力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