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减缓和适应两手并重应对气候变化

李红梅    2022-09-21 10:24:43    人民日报

国家气候中心近日发布的监测评估显示,今年夏天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以来最强,全国有366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放眼全球,多国频频遭遇极端高温事件。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11年以来的1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年至1900年间高1.09摄氏度,过去5年也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气候变化直接表现为大气状态不稳定,导致高温、暴雨、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度增大,对经济社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加剧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风险日益增加。

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适应行动,降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减缓和适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近年来,我国扎扎实实降低碳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2020年,进一步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13年,我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此后,气象、农业、水利等多个行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成地空天一体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推进绿色农业和气候智慧型农业,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14.5%提升到25.5%,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约29.4亿吨的二氧化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成为更多群众的自觉选择。我国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增强。

当然,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明确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这为我国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作出了顶层设计,设定了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就气候变化问题复信英国弗朗西斯·霍兰德学校小学生时强调:“我们要求全社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正在开展前所未有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将继续取得更大成果。”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守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森林得到更好管护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