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这份医院“年报”,何以医患都说“暖”?

2022-01-18 11:27:51    新京报

据《文汇报》报道,这两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份“门诊年度小结”,引发广泛关注。“接诊年纪最大的患者”“接诊最晚的时间”“全年接诊患者量”“互联网医院门诊量”……一点一滴,这份“年报”竟然都“记得”。据悉,这是华山医院首次推出“医生版年度门诊报告”,一个个数字关联起来,清晰呈现医务人员全年为守护生命、守护患者健康的倾情付出与努力。

“你取得的成绩,同事们都记在心里;你的出色表现,我们不会忘记……”平日里,这些激励职工的话语,往往难以用具体的行动加以印证。但医院推“年报”,就会将“记住”“不忘记”等承诺具体化,让医生真正感受到医院的关心,也可以激励医务人员更努力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而这样做对患者也有帮助。目前患者挑选医生,主要通过医生公示栏和他人推荐等方式,对医生的文凭、资历、科研成果、个人口碑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决定。这种方式固然可以让患者找到中意的医生,但缺点是与医生的实际表现脱节。医院“年报”正好补齐这块短板,让患者挑选医生更有针对性。

对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进行精准统计,是公平计发绩效待遇的前提。但由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类别多,统计难度很大,一些医院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一直难以推出。医院“年报”对门诊医生工作进行了精准统计,利于公平分配门诊医生的绩效,对相关改革也可以起到助推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医院管理尤其如此。在各地都在踊跃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当下,向细节要管理效率的“年报”做法值得肯定。而且,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医院“年报”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后,也有必要向住院部、医学检查检验等辅助科室、医疗后勤保障等领域拓展,而不仅限于门诊。如此,就能力求用一把尺子,科学评价医院的每个工种、每名职工,激励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发挥更大潜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唐传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节水融入生活点滴
下一篇:App适老化改造也是“适应化改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