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爱比“天才”更让人感动

2022-01-19 14:34:53    广州日报

昨天,一篇“催泪文”刷爆新媒体平台和朋友圈。《杭州日报》刊登的《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一位父亲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苦难与感动交织、悲情与亲情杂糅的天才翻译家的故事。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又被确诊为躁郁症患者。十年来,在爸妈悉心照料下,他读完了浙江图书馆几乎所有外语小说,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22本著作。

才华在高处,身体在洼地。A面,他是躁狂抑郁症患者,这种疾病也叫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既出现躁狂发作病症,又兼具抑郁发作症状,是一种极具复杂性的心理疾病。B面,他是天才翻译家。十年里,基本靠自学的他,翻译了22本书,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其中,有同行对《和语言漫步的日记》一书的评价,“起码要掌握德日中三门语言才能译这本书”。精神与肉体相抵牾,注定了金晓宇与众不同的戏剧人生。

一张《背影》,甘苦尽在不言中。报纸配了一张大大的背面照片:金晓宇搀扶着老父亲过马路。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金晓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遇到了爱他宠他还懂他的双亲。老父亲不但带他去看医生,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充当他的工作助手,买资料书、打印样稿、帮助校稿、寄出样书……22本书近700万字,工作量巨大。很多人即使有这种能力,也未必有这种耐力,金爸爸了不起,令人肃然起敬。

人生最可贵者,莫过于雪中送炭。改变金晓宇人生轨道的,不是药石而是关爱。在危难时刻,南京大学出版社向金晓宇递来橄榄枝,让他试着翻译外国短篇小说。初步成功之后,许多出版社都找到他,让他从此走上专业翻译之路。雪中送炭,不啻再造。看似机构行动,背后还是人在促成,那些对金晓宇施以援手的人们,大爱无言,值得点赞。

感动之余,我们能够做的是,在他需要安静之时,让我们默默注视、持续关注;在他需要帮助时,把感动化为行动,全力帮助这位与病魔斗争、不甘沉沦的天才翻译家。(连海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晓宇故事最动人的是“优雅的自尊”
下一篇:用“三个转变”助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