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法官学手语传递司法温暖

2022-01-20 11:29:01    法治日报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特殊的交通事故纠纷案前,法官韦英俏为了安抚当事人——聋哑外卖员小军的情绪,用新学的手语告诉小军:“你好,别紧张,法院会帮助你。”随后,小军点了点头,露出了笑容。

为了这次庭审,法官专门找来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做翻译。而开庭前,法官为了能够直接和当事人交流,缓解当事人的焦虑,向手语老师请教了简单的手语“现学现卖”。切实保障残疾人诉讼权利,让当事人在严肃的庭审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到2780万。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预测,到2050年,超过9亿人——或者说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将会丧失听力。2018年7月1日,《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手语“普通话”成为现实需要。2020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残联共同开发的国家通用诉讼服务手语培训课程和教材上线“法官App”平台,法官集体学手语成为时尚。

包括聋哑人在内的残疾人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掌握他们的“语言”,不仅仅是法官们的事情,也应该是所有人,特别是承担公共服务的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事情。通过学习手语来缩短与聋哑人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这件事本身就是在加强公共服务,而且是更有效的服务。

不久前,中国残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广泛深入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行动;讲好残疾人故事,树立国家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形象。法官学习手语正是对上述意见的生动诠释,希望全社会都能积极营造关怀残疾人的氛围,把为残疾人办实事的工作,放在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富裕的大背景之下,在帮扶困难的基础上,再推一把,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做到自食其力,并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丁慎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农村电商持续释放活力
下一篇:振奋起共产党人应有的精气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