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电子病历全国共享,值得点赞

2022-02-17 14:32:38    钱江晚报

在大家的印象中,很多医生手写病历字迹潦草,犹如天书,不少人抱怨“医生的字你永远看不懂”,“天书病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登上热搜。

事实上,现在看病,手写病历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病历。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294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正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数字化手段,保障患者病历信息安全,防止个人病历信息外泄和盗用。这意味着,“医疗数据”将走向更加安全的共享服务。

看病就会有病历,病历作为医院的宝贵财富,蕴含了大量的病例病理专业知识。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受相关技术的限制,手写的纸质病历会因虫蛀、霉变等其他原因损坏,难以长期保存,更不能保证及时获取和共享,承载着核心医疗信息的病历,没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有了电子病历就不一样了。

电子病历将传统的纸质病历电子化,它不仅包括纸质病历的所有内容,而且包括声像图文等各种信息,其整合资料、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优势,是传统纸质病历无法比拟的。并且,由于其书写标准规范、检索使用便利、存储更加简易,患者的信息可以随时被主治医生提取分析,不仅可以节省医生诊治时间,提高医疗效率,还能对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改善医患关系。

事实上,随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政策的推行,电子病历作为其中的基础数据库之一,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不断攀升。由于数据的存储集中,极大方便了临床教学与科学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信息资源,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临床诊治的潜在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为科研教学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必须看到,在国家统一的电子病历信息体系建立之前,尽管在个别经济与科技发达地区,已基本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但很多地区的病历数据只能内部使用,无法真正实现全国性的数据共享。

今后,有了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信息体系,就能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医疗机构间的电子病历、检查结果、医学影像等医疗信息就能调阅共享。想象一下,在几乎所有的医疗场景里,电子病历结合医疗大数据,像水和空气一样如影随行,服务医院,服务患者,何愁病魔不除?(陈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驻村夜话”丈量民意解民忧
下一篇:让短途游满足更多期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