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接地气”让解决问题“更高效”

2022-02-17 14:38:54    金羊网

到村民家中拉家常听诉求,去幸福大院为独居老人改善伙食……2021年4月以来,天津市武清区113名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驻村夜话”活动,走访党员群众1万余户,收集意见建议29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800余个。(2月9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等问题,让群众感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仅考验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更检验党员干部的作风态度。通过深入基层、融入群众,用更多“接地气”的方式,走好群众路线,既是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掌握群众的“冷暖安危”的重要方法、有效途径,更是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的关键。

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等问题,获得群众的支持信任是前提,只有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真正察民情访民意,才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把问需于民、问讲于民,谨记于心、笃之于行,主动迈开腿、走进门、张开嘴,深入田间地头、坐上农家炕头,与群众谈生产、问生活、拉家常,以群众习惯的方式、熟悉的语言,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不断拉近于群众的距离,走进群众的心里,让群众讲出真心话,道出真问题,提出真意见,让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无处藏身”“暴露无遗”。

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等问题,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结果是关键,只有真正让群众满意了、放心了,才算做到了担当作为,才能说工作付出了、努力了、见效了。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民生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下功夫,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工作,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抓,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矛盾、破解难处、疏通堵点。要敢于问效于民,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把群众的“吐槽”当“心声”、把群众的“骂声”当“良药”,及时完善工作短板、改进作风态度,用更高的标准、质量,推动问题解决更高效、更暖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接地气”既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工作任务落地落实的基础,要更好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等问题,就要敢于放下架子、降低姿态,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在不断密切干群关系的过程中,把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精神和实践,转化为更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带给群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高原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精彩的盛会 自信的中国
下一篇:每一个“笨小孩”,都可能成为阿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