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提升城市消费能力,让中国经济动能更澎湃

2022-02-21 09:57:11    人民网

不久前,有媒体梳理出2021年十大消费城市名单,根据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能力十强城市,前四个城市社消总额更超过万亿大关。这份榜单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观察中国经济打开一扇窗口。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城市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消费能力通常与一地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大体而言,人口规模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城市,反映了消费能力的指标——社消总额往往也较高。

需求侧消费意愿强、供给侧消费选择多,共同激发出强劲的城市消费。火热的消费图景,也见证着城市的经济活力、发展势头,凝聚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体量和自信底气。

消费增长折射产业结构升级。在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中,重庆跻身前三甲,除了人口因素,全国名列前茅的旅游收入更推动其消费崛起;泉州、东莞民营经济发达,产品借互联网渠道畅销全国,助力零售业变革。从旅游、文体等消费持续增长,到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城市消费能力增强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而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也将为经济结构调整注入强劲动能。

在城市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是观察城市消费能力的重要视角。以南京为例,看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南京为最高。这不仅得益于发展水平、产业优势,还归功于南京都市圈的发展。以便捷交通网为连接,南京在发挥辐射效应、引领周边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吸引周边购买力。也要看到,区域一体化不等于一家独大,同样需要均衡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消费能力较高的城市间产业布局均衡、注重差异化发展,都有效提升了城市群的整体消费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拉动消费,“高地”和“腹地”同样重要,培育消费中心、激活下沉市场需要统筹兼顾。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整个经济循环中的起点和终点。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尤其在当下,中国经济从外贸、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逐渐迈进的进程中,城市消费能力也是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刚刚结束的春节黄金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冰雪旅游、夜间经济等,消费亮点颇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在助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层楼的同时,更激活了城市发展的“一池春水”,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更加坚实。持续提升城市消费能力,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当然之举,也是激发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题中之义。( 郑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学首日称体重,“这一课”上得好
下一篇:推进“东数西算”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