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电力稳供照见为民深情

2022-02-21 10:13:56    人民日报

行走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街头,发现商家门口以往常备的发电机不见了踪影。此前,因为尚未接入国家电网,阿里地区电力供应很不稳定,商户必须自备发电机应对常见的冬季停电。2020年12月,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宣布投运,解决了阿里地区的缺电问题。一年多来,稳定的电力供应让人们逐渐“告别”了多年备用的发电机。如今在普兰县,门口仍备有发电机的商户寥寥无几,偶能看到的备用发电机上面也积了厚厚一层油灰。

备用发电机的逐渐消失,折射出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过去,普兰居民古入经常被烧炉子的灰“迷”了眼睛、“辣”了鼻子,每年冬天取暖都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取暖用着“电油汀”“小太阳”,古入再也不用为缺电而发愁。因为电力保障的稳定,无数像古入这样的群众过上暖融融、亮堂堂的新生活。稳定的电力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丰沛动能。工厂生产更加稳定,让更多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酒店经营成本不断降低,有条件继续扩大经营规模。

备用发电机的逐渐消失,彰显着深厚的为民情怀。把稳定的电力输送到边远地区,需要克服更大的困难,付出更艰巨的努力。以阿里联网工程为例,工程跨越西藏2个地市10个区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其中一段工程所在区域在夏天时是一片水域,车辆无法进入,施工只能安排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当最低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地面彻底结冰时,工程机械才能进入,难度特别大。斗严寒战风雪,翻越崇山峻岭、克服高原缺氧,终于让一条条“电力天路”通达千家万户、点亮雪域高原。高山雪原间拔地而起的一座座输电铁塔,成为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生动写照。

不只是电力,饮水工程、道路交通、网络基站等,每一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都关乎发展的温度和民生保障的力度。从金沙江畔到珠峰之乡,从羌塘草原到边境村镇,今天的西藏,路网纵横,乡镇、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100%和99.96%;复兴号动车在电气化铁路上飞驰,“坐上动车到拉萨”成为现实;现代通信飞入寻常百姓家,“直播带货”成为新时尚,建制村(居)通光纤比例、4G网络通达率均达99%……一项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通了一个个堵点,构建起惠民利民的发展网络。哪怕在最偏远的地方,人们也能和其他地方一样,使用同一张电网的服务,收看电视节目、浏览网页信息,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和荣光。

阿里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写下生动注脚,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激励着每个人奋斗前行。在国家与个人的“双向奔赴”中,更加壮丽的画卷正在铺展,更多温暖的故事正在写就。(徐驭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成熟心态,彰显大国风采
下一篇:奥运之火照亮前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