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2022北京冬奥会:看到更多爱与希望

2022-02-21 15:21:02    光明网

1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将正式闭幕,北京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这届冬奥会注定会长久被人回味,在多个国家,它都创下了历届冬季奥运会的收视纪录——它一定有一种特别的让人着迷的东西。

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观察,我们就能看得出一些端倪。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热搜纪录下来,会有相当有趣的发现。呆萌可爱的冰墩墩儿,谷爱凌找妈妈,苏翊鸣和教练拥抱,安贤洙对女儿真好……中国网友当然关注中国运动员的表现,但是却很明显超越了“唯金牌论”,关注到赛场内外的情感因素。

冰雪项目关乎速度和技巧以及在高难度动作下的身体平衡,所以羽生结弦冲击4A(阿克塞尔四周跳),即便失败了也让人动容。但是,如果要我们选出一个动作来代表本届冬奥会,它不一定是羽生结弦的4A和谷爱凌的1620,而是“拥抱”。几乎在每一场比赛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个动作,运动员们超越“对手”身份,相互鼓励和安慰,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被拥抱打动,应该是2月8日的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夺得冠军后,上前安慰获得银牌的法国选手。她和另一位运动员一起,抱着坐在地上哭泣的法国选手。2月15日,苏翊鸣夺冠之后,对手纷纷与他拥抱庆祝,加拿大选手更是把他高高抱起。

在北京冬奥会上度过自己18岁生日的苏翊鸣,可能比别人更好地领会了这种“友爱”。他参加的第一个项目发挥出色,但是只获得银牌。慢镜头回放显示,获得金牌的选手在摸板动作中出现明显失误,裁判没有看到。第二天加拿大籍主裁判承认自己的打分出现了失误,但是结果却无法更改。苏翊鸣在第一时间发声,呼吁网友不要去指责裁判,或许正是他的风度,感染了后面比赛的“对手”。

北京冬奥会上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项目选手都在冲击动作难度和冬奥会记录,但是与此对应的是,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又非常团结,彼此既是对手又是朋友,把享受比赛、更好表现当成共同目标,可以说,这是最近20年我们看到的最“有爱”的一届冬奥会。运动员把冬奥会看成是一个舞台,向世界展现出冬季项目最好的一面。

在谷爱凌、苏翊鸣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运动员呈现的风貌。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中,徐梦桃和齐广璞,都是31岁,而谷爱凌和苏翊鸣则只有18岁,他们都挑战自我,发挥出了最佳水平。但是,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所呈现出的“成长痕迹”也是不同的。

徐梦桃和齐广璞,都在很小的时候入选国家集训队,他们的父母守护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已经成为常态,而谷爱凌和苏翊鸣则不同,更多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进行训练,所以才有谷爱凌赛场找妈妈的“可爱”花絮——年轻一代把奥运赛场“柔化”了,少了几分竞争的残酷,而拉近了奥运赛场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距离。

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其中的变化:过去10年,冰雪运动在中国大大普及了。北京申办冬奥会时承诺的“3亿人爱上冰雪运动”正在成为现实。很多南方城市的年轻人,开始把滑雪看成是时尚运动。

过去人们看冬奥会转播,更青睐金牌,因为那是一个“电视里的运动”,现在人们当然可以看到更多,因为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滑冰或滑雪。我有一位朋友,一家人在春节期间去滑了两次雪,昨天她发了滑雪视频,问大家“这像不像U形场?”她一定也看了谷爱凌的比赛,看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所在。“一起向未来”,不仅是指赛场上的各国运动员,也包括所有关注冬季项目的人,大家都从冬奥会中看到了“爱与希望”,这正是奥运精神所在。(张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冰墩墩”火爆,为文化发展带来正能量
下一篇:配备法治副校长 一个学校都不能落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