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家庭教育令》值得更多家长深思

2022-02-21 15:26:18    光明网

2月14日,上海宝山法院对一起离婚后探望权的强制执行案中被执行人李先生发出了宝山区首份《家庭教育令》。周女士因与李先生感情不和诉讼离婚,经调解,双方所生之子随李先生共同生活,周女士有权每周六探望一次。后李先生未能按照调解书内容履行协助探望义务,周女士先后8次向上海宝山法院申请执行。宝山法院向李先生出具了《家庭教育令》,责令李先生应当关注未成年人小东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在不影响小东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履行母亲周女士探望婚生子小东的协助义务,并和周女士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小东的健康成长。

正如报道所指出的那样,向当事人发出《家庭教育令》尚属法院的最新工作模式。而在当前部分监护人无视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互相争夺监护权的背景下,这一做法显然值得更多家长深思。

将子女当作私人财产,防范子女接触对方的做法,既侵害对方的监护权和探望权,又严重侵犯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根据《民法典》,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由上可知,父母不因离婚而丧失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权利,同时,更不能因为离婚而豁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义务。即无论未成年子女随哪方生活,另一方都有监护、教育、抚养的权利和义务。这既符合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

离婚会对未成年子女造成一定影响,各方再不正确行使教育义务,无异于二次伤害,而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显然应当向这一现象说不。如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而且,根据《民事诉讼法》等规定,《家庭教育令》属于裁判文书,如果当事人拒不履行的,法院有权视情节轻重对行为人予以训诫、列入失信人名单、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说到底,处罚当事人不是司法机关的本意,《家庭教育令》的最大意义在于传导一种价值导向和教育理念,即父母不能因为离婚或者其他原因而将未成年子女作为“互斗工具”,更不能迁怒于未成年子女。惟有正视现实,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让子女健康快乐成长,不受父母离婚的不当影响。(史洪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停止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别忽略“三年早知道”
下一篇:超过2.5亿人脱发?植发焦虑该怎么缓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