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饮水工程成“摆设”?给缺水山区办好事为啥不先问问农民

2022-03-31 17:26:19    光明网

3月31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贵州自1997年以来累计投入超226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其中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70亿元,山区群众逐步告别“望天水”“房盖水”。不过,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贵州部分农村地区饮水设施村民自备一套,当地政府建设一套,长期“双管齐下”,政府建设的供水设施设备长期闲置浪费。

云贵山区缺水,当地农民长期苦于饮水难。本该是德政工程的农村饮水项目在一些地方却成了“摆设”,农民依然使用自备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地兴建新饮水工程时,有没有考虑新旧衔接的问题?饮水工程完工后,为何没有后续监管确保农民肯用、敢用、用得起?而所有这些问题,归并为一个问题就是,当地既然为缺水山区办好事,为什么不事先听听当地农民的意见?

山区农民缺水弄自备水源,是不得已的自救之举。也因此,当地政府花费巨资启动农村饮水工程,应该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善治之举。但如何把好事办好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如何将单向施与的行政行为变为双向互动的民心工程,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一者,事先的功课要做足,要找到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在哪里,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那种只是把钱花掉,只求完工通过验收的做法,并不是为民纾困的正确方式。以贵州山区农民饮水难而言,当地政府应该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对于那些之前已经有了自备水源的地方,或许可以采用民众自发与政府帮扶的办法把好事办好。而本着对村民健康负责的态度,对于农民质疑饮水工程水质不好的问题,应及时深入调查,查出问题就要严肃处理。

再者,作为一项投入巨大的民生工程,绝不是完工了就算完事,而是要实现全过程监管。这个监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与民众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怎样用水、怎样节水、怎样保证水源地清洁等等,都应该纳入一个监管体系,这是当地政府的责任。比如农民不肯用饮水工程的水,那么地方就要问问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听任昂贵的饮水工程设施闲置,无疑是懒政怠政。

政府行政也是一个正向叠加的过程,来自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办好一件件好事,老百姓才会买账。反之,不仅浪费资源和金钱,不能纾解民困,还会消耗老百姓的信任。

类似的资源错配,之前在农厕改造中就出现过。据新华社2019年12月2日报道,记者跟随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现场检查发现,一些村镇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或者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因为没有考虑冲水问题,不好用、不能用,厕所长期闲置,成了“摆设”。农厕、农村饮水等,都不是小事情,而是农民热切关注的事情。很多人都说农村的事不好办,其实不然,好不好办取决于农民认不认可,农民认不认可取决于政府行政是不是认真倾听农民意见。好好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惟有真正一头扎进农村,一心为了农民,就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斯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借“全国摄影艺术大赛”圈钱?该管管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