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切实补齐乡村建设短板

2022-04-06 10:50:52    经济日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眼下,各地有的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有的发力数字乡村建设,有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供水、出行、教育、医疗、养老,桩桩件件关系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近年来,我国农村条件持续改善,乡村面貌为之一新,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短板。比如,厕所不卫生、出行不方便。而那些能吸引城里人去旅游的农村,无不设施完善、村容整洁。多重视角审视之下,推进乡村建设意义重大。

尽管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有些地方没能把握要义。有的盲目大拆大建,贪大求洋,搞大广场、造大景点;有的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有的热衷于刷房子、立牌子,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有的超越发展阶段、违背农民意愿,搞大规模合村并居。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演变的关键期。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一个重要课题。可以预期,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趋势,村庄格局也会继续演变分化。有的村庄会聚集更多的人口和产业,有的会逐步同城镇融合,有的可能逐渐衰落。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尊重乡村发展规律,把好事办好,让农民满意。

乡村建设要科学规划。现实情况是,有的乡村没有规划,缺少指引,无序建设。有的简单套用城市思路规划乡村,看上去很美,却华而不实。乡村和城市有不同特点,不能动辄大拆大建,要做到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乡村和城市有不同功能,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尽量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格局,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乡村建设要明确主体。政府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不越位、不包办。农民是乡村的主角,搞乡村建设不能自上而下定指标、下任务,关键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特别是农民户内和房前屋后的事,如户厕改造、庭院卫生等。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如农村改厕涉及的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转运处理以及村庄公共环境整治。

乡村建设要突出重点。乡村建设目的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民就地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各地发展水平不同、资源条件各异。因此,在标准上不能定得太高,水平应因地而宜,档次可有高有低,重点是保证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现阶段,要以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尤其是道路、供水、电力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农村道路建设,既有利于农民出行,也有利于农产品进城,不妨优先安排。

乡村建设务求实效。形式主义是乡村建设的大敌。相对工业和城市来说,农业和农村是慢变量。农业生产要一季一季抓,乡村建设要一步一步来。要保持历史耐心,看得准的先干起来,看不准的可以等一等,稳扎稳打,确保办一件成一件,办一件农民满意一件。要把握好时度效,多干民生实事,不做表面文章,把精力放在农民所急所盼的问题上。(金观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宠物殡葬不可游走在“灰色地带”
下一篇:遏制“超长预售”,需要监管“超长待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